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09:00~17:30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1925年)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外马路207号

建筑布局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是汕头市保存完好的一处革命遗址,有近百年的历史,仍保持当年风貌。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为两座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梁板柱砖木混合结构的两层楼房,建筑样式为欧式的“小红楼”。一共有东、西两栋楼,两楼之间相距大约4米,外观完全一致。每栋楼分两层,每层面积355 平方米。两座建筑皆建于1924年(民国三年),坐北朝南,每栋通面阔14.84米,通进深23.57米,占地总面积142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699.55平方米。该建筑为钢筋混凝土及砖木砌筑,每栋建筑高2层。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带有一个独立的大院,院子右边花圃内满目的翠绿,四株枝干粗大的玉兰和杉木,已很有些年头。花圃的对面,便是两座二层红色小洋楼,前一座是西楼,后一座为东楼。在院子的尽头,东楼一侧,有一幅纪念东征历史的青铜浮雕,该青铜浮雕,并非旧物,而是是后来在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上设立汕头东征历史陈列馆后,特别制作的。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两座小楼的前廊,正面采用清水红缸砖白灰砌筑,属于典型的欧洲式建筑结构。一楼门廊的绿色欧式陶瓷花瓶栏杆,二楼阳台的铁艺栏杆与天面的白色水泥花瓶栏杆,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两层楼房各有若干房间,对称设置,中间是天井。整体感觉十分和谐。在细节上,大门上方的拱圆形铁艺窗花、木制的门窗及百叶窗、二楼阳台的大片排窗等,古朴大气,无不透露强烈的欧式建筑风格。大院连接两座小楼前廊处,都铺着粗麻石台阶,可顺台阶进入楼内。两座楼的内部结构也完全一样。层高大概四米多,室内明亮通畅。每层楼的四角各有一个房间,南北方向是会客厅,东西方向是楼梯间,由回廊连接,正中是天井。特别的是,东西两条楼梯各不相同,西面是旋转型的木制楼梯,东面则是折尺型的石质楼梯。

馆舍历史

历史沿革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建筑始建于1924年(民国三年),分为并排而立,形式相同的东、西两楼,原是英国人办的酒店,名曰“适宜楼”,后改为戈宝抽纱行。

1925年(民国四年)11月4日,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进入汕头市,总指挥部、政治部设于此处。总指挥蒋介石及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曾在西楼办公,政治部总主任周恩来则在东楼办公。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由商人张延鉴购置并进行整修。

1952年,由汕头市民航接管。汕头市委招待所,汕头人大、汕头政协,汕头市委等单位先后在此办公。

1988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正式移交文物部门管理,并全面进行修缮、修复。

1996年5月,在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成立“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并具体负责该旧址保护、管理工作。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遂成为汕头市第一个革命史专题馆。

2002年7月,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被国务院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历史

1925年10月1日,国民革命军举行第二次东征。东征军由蒋介石任总指挥,周恩来任总政治部主任。这次东征,在省港罢工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很快收复了潮汕两地,11月初收复了东江,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上统一。这时,蒋介石已表露出要在军队中排斥共产党人的企图,他无理要求周恩来交出第一军和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名单。周恩来自汕头回广州,同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苏联顾问鲍罗廷商量,认为应予蒋介石以回击,不再同蒋合作,另组国共合作的部队。但是,以陈独秀为首的党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反对这一计划。只是由于周恩来等的努力,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才得以在广东肇庆以铁甲车队为基础建立起来。这实际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正规部队。

当年,东征军总指挥、政治部兼管潮、梅、惠地区的一切行政工作,推行一系列革命措施,革新政权机构,惩办贪官污吏,整顿治安,查禁鸦片。周恩来同志还在这里组建中共潮梅特别委员会,领导潮梅地区的革命运动,并为《岭东民国日报》副刊刊头题写“革命”二字,还在这里接见各界人士,大力发展工农运动,支援省港大罢工,为推动粤东地区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1925年11月3日,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进入汕头市,翌日,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便设在今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的东、西两楼,总指挥蒋介石和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等在西楼办公;政治部总主任周恩来则在东楼二楼东南角住宿和办公,并经常在这里接见工人、农民、妇女、青年代表以及各界人士,还在这里亲笔为《岭东民国日报》副刊题写了“革命”两字。

馆藏陈设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于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的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充分利用它的功能和内涵,为游客及研究者等展现它的馆藏文物。该文物点对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1997年7月,在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东楼创办《东征历史陈列》展览并正式对外开放,其基本陈列的《东征历史陈列》是一部以实物文献、图片陈列的革命教材,融纪念性、教育性为一体,通过一幕幕生动的战斗场面,它让参观者回顾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先烈遗志,激发爱国热情,以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东征历史陈列》,面积约700平方米,其内容一共分为5大部分,分别在9个展室布展,展出的历史照片120幅和文物仿复品共有50件。该陈列通过文献、照片、实物等资料,生动地再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反帝、反封建,统一广东,继而北伐,统一中国,广东革命政府先后于1925年2月和10月组织两次东征,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的全部历程。《东征历史陈列》用路线图展板作为电子演示,辅以照明灯,让游客更直观地对东征军革命历史有全方位的认识。

除了《东征历史陈列》,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的史迹陈列馆内,还有周恩来办公室,军事指挥室等,且陈列摆设有不少革命历史文物实物,如周恩来以总政治部主任名义给兴宁县长罗师扬的亲笔信、周恩来为《岭东民国日报》副刊刊头题写“革命”二字亲笔件、孙中山手稿、蒋介石手稿等文物文献;又如汤姆逊机关枪、七九式步枪、滇军军官服、子弹箱、藤箱、移动电台等通讯设备和刀、剑、弹药等,以及进口军用相机等军事用品。

此外,有部分文物颇具亮点。如一个铜质的台式分体电话机,台式分体款式的电话机经常出现于影视谍战片中,但是铜为材质的台式分体电话机,则是十分少见,它在东征革命史料中又不可或缺。又如其中二楼展览室里,还有一个风格独特的壁炉。该壁炉的历史和这栋楼一样悠久,是建筑物修建时由英国人设计建造,同样是近百年的历史。该壁炉原先被封了起来,2013年内部小修缮时,拆除了原先的装饰,呈现了壁炉原来的面貌,重新在游客面前展现。英式楼房通常设有壁炉和烟囱,用于装饰和取暖,这个壁炉材质仿大理石,是真火壁炉,有烟囱、炉膛,其中炉膛是铸铁壁炉芯。而真火壁炉在国内主要用于别墅,但取暖价值不大,有的用于烤肉,别有一番风味。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上海工具箱
浦东新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