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博物馆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南大街庙前街4号

馆藏文物

隋瓷经典

1989年11月,在汾阳城西北 2公里307国道西侧北关村地界的宏堡道,发现一座古代砖墓。这座古墓距307国道约300米,是北关村村民在开挖自来水管道时发现的。山西省博物馆的张德光老先生、现任山西省博物院副院长的李勇先生、陈列部主任郭志诚先生与汾阳县博物馆的几位同志共同对古墓进行了清理发掘。这座古墓共发现18件文物,其中瓷器17件,还有墓志石一合。从墓志石可以知道墓葬的时代为隋开皇十五年,古墓的主人叫梅渊。墓内出土的瓷器,时代特征明显,器物种类有壶、罐、盘、唾壶、灯、碗等。这些器物的胎盘下部一般较厚重,胎质较细腻,胎色灰白,瓷土经过淘洗。器物里外施釉。釉为青绿色玻璃质,有冰裂纹,一般薄而均匀,流釉现象不明显。因系叠烧,在一些器物内有支烧痕。纹饰简单,除高足盘有花瓣纹外,其余多为阴线弦纹,从这些器物的特征看,与河南安阳窑烧制的青瓷大致相仿。这里择其二介绍。龙炳壶:盘口,束颈,卵形腹,平底。在肩部与盘口一侧置柄,上端作变形龙首衔盘口。龙圆目,双卷鼻有耳有冠,上唇在盘口内,下唇在盘口外,柄下端用三个圆饼形的假铆钉加固。与柄相对的一侧和左右两侧的肩部置三个泥条盘成的复系,系下端仍饰圆饼假铆钉。壶内外施青釉,外腹施釉不到底,灰白胎。通高45.6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3.8厘米。盏托:盘壁外撇,内底平坦,中间有柱状凸起的托台,托台中空。盘外壁与盘底交接处有折棱,盘外底下接短柄,圈足呈喇叭形底,底边向上起棱。托盘与托台施青釉,柄与足无釉。通高 8.1厘米、盘径14厘米、底径 7厘米。由于隋朝历史仅30多年,故而隋朝文物发现极少,这次在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出土这么多的隋瓷,为隋朝瓷器的研究提供了断代的标准,是隋朝考古方面的重大发现,这批瓷器堪称隋瓷经典。这座墓葬的发现和保护归功于北关村委,他们的行为也堪称保护文物的经典范例。

佛门重器

1996年夏天,一位老者向汾阳县博物馆报告,说在汾阳北廓村有人将八九块石头拉回自己院里,石头上面还雕有文字和人物。于是我们来到北廓村,来到发现那些石头的具体地点进行了考察。这是一座庙宇遗址,位于北廓村东南,只可惜已经严重破坏。我们见到了那些石头,被凌乱地叠放在粪堆上,石头上雕刻的图案很美,显然是一通经幢被分拆开来。我们将它们全部拉回了博物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将被分拆的构件又想方设法拼接起来,于是一通完整的经幢竖立起来了。

这通经幢为青石质,通高 3.2米、底座直径0.9米,经幢平面为八角形,整体由十节石料叠压构成幢座、幢身、幢顶。幢座由八角形基座上托圆形束腰莲花须弥座构成,基座八角有石雕力士支撑。幢身为八棱直柱,分上下两段,两段间由一宝盖间隔,宝盖分两部分,上为八角帏幔宝盖,下为仰莲。幢顶由八角攒尖上嵌莲花宝刹构成。幢身上段八面各有线刻佛像一尊,下段为经幢主体,七面阴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咒全文七十六句,首署:“佛顶尊胜陀罗尼”末署:“乾符肆年岁次丁酉贰月癸卯朔十五日丁巳建,随州江禹锡书并述记。”一面为题记,上部线刻供养人像,下部阴刻题记:“奉为先师临擅律大德文幽建造陀罗尼幢并记,弟子重晖造……”。书体楷书,字迹秀丽,遒劲刚健。这通经幢主体雕刻形式为高浮雕,并配以线刻和浅浮雕,雕法圆熟,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豪家门榻

2000年从汾阳市公安局转藏博物馆一支古代木床,这是一支黄花梨六柱架子床,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存放于公安局,据传上世纪70年代公安局曾经以几十元和几百元的价格,想处理给个人,但当时人们还普遍认识不到文物的价值,故而没有成交。以后人们的文物意识逐渐地提高,这支木床得以保存,没有变成私人财产,可谓幸甚。

木床通高 2.24米、长 2.68米、宽 1.35米,材质为黄花梨木,由底座、立柱、门围、围栏、枨木和顶盖构成,顶盖四围装楣板和倒挂牙子。床座呈束腰壶门式,直腿内弯马蹄形四足。床座四角立方柱上承顶盖。正面床沿立双柱形成上床的门户,门两边装栏板成“门围子”。门柱与两前角柱之间、两侧角柱之间及后角柱之间,均在靠近顶部的地方加有罗锅枨,起加固床架并兼有搭挂物品的作用。床面两侧及后面有围栏。床屉(即床面)为木板镶作的硬屉。门围子、围栏、上楣板及柱头牙子均采用两面作透雕工艺。门围和围栏联贯通作,分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为透雕十字棂子板,下部为花边牙板,浅浮雕螭龙纹,中部为雕饰的主体部分,为穿行在云间的螭龙纹,生动活泼,蔚为壮观。顶部前后各三、左右各二嵌装楣板,亦为透雕云龙纹,柱头牙子为透雕云头形。床座壶门线条精细优美,饰浮雕螭龙纹。

就其造型而言,此架子床主要吸取了建筑大木梁和束腰壶门的组合形态。这种造型,把建筑艺术的连接有序、穿插有度、稳定牢固、平衡和谐的美学神韵发挥到极至。此外透雕云龙纹围栏、浮雕龙纹牙板及云形牙子等,极尽雕饰艺术之能事,为该床又一特色。可谓:材质昂贵,做工精绝,式样讲究,弥足珍贵。

架子床源于宋代以来带围栏的床榻,到明清两代发展至鼎盛,主要流行于中国的南方地区,以“苏(州)作”最为著名。此床整体风格“苏”味十足,但从硬作床屉等方面看,显然更适合北方使用。山西是架子床流传较多的地区之一,这与明清两代晋商的崛起有很大的关系。对于汾阳来讲也可能与明藩庆成、永和两个王府有关。

发展历史

汾阳历史悠久,很长时间以来,这里是晋西地区的文化和经济中心。这种较为重要的历史地位,使其文化遗产也具较为独特的魅力。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山西工具箱
吕梁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