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古建筑群

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国家第六批(明至清)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城南50公里碛口镇

简介

东依吕梁山,西临黄河水。从明末清初起,商业日益发达,“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清道光年间有商业店铺60余家,民国五年达260多家。从现存的“永裕号”、“永顺店”、“天聚义”、“信义源”等老商铺的门边油渍可以想象当年碛口的繁忙景象。

碛口古镇从清初大规模修建,形成了由三条主街道和众多民居、商号、店铺、客栈、寺庙等组成的格局。素有“五里长街”之誉的碛口老街,曲曲折折,青石铺砌。街上店铺林立,明清风格的四合院错落有致,名人题写的商铺字号、建筑的飞檐斗栱、砖石雕刻,使古镇处处流淌着文化,荡漾着艺术。

碛口古镇作为黄河中游清代至民国年间重要的水运码头,及其周边相关古村落和古商道是黄土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文化典型,具有杰出的世界性文化与历史价值。

主要店铺

锦荣店

建于清朝末年,占地面积1012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4平方米,全部用砖石盖成。民国初年,店财东是索达干后边琉璃畔村的阎树珍,主要转运油,再用高脚(驼骡)篓装运营离石、汾阳。同时转运招贤瓷铁货至陕西省佳县螅镇等地。1938年,日寇入侵此店关停。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晋绥根据地活动,西北军工工业部门由晋秦转送军需物资,本院设立矿物处,转送来自交城山的木炭,火硝等军工原料,黑茶山“四、八”遇难飞机残壳也由此转运至陕西螅镇、刘家坪兵工厂。后来,又由王家沟王思普开设了染铺,当时是碛口最兴红的店铺。

荣光店

是当时著名的大型粮油货栈,建筑依山叠建,5层共有40孔窑洞,33间房屋。据考证,始建于道光初

年,由临县前青塘村王姓所建。从大门进去是窑洞式的明柱厦檐高圪台四合院,院子正面又依山叠建着四层窑洞。院子另三侧楼上建有硬山顶瓦房,惟大门洞上的“望河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是当时货栈老板品茶休闲与监工的地方,伙计们在他的监视下是丝毫不敢偷懒的。

天聚永

是当时碛口最大的油店,是民国年间平遥人开设的,今已改造成为“碛口窑洞宾馆”。天聚永院子宽敞,储存油篓的小窑洞并排有20多孔,一层屋顶上的小孔是“气眼”,是当时贮存粮食所需。大门上、窗台上、明柱上有些黑乎乎硬邦邦的东西,这是当年搬运工人搬运完油篓后,总要顺手在门上、柱上擦一擦的结果,现在已成为见证碛口繁荣的“油化石”。油是当时碛口的大宗买卖,每天要卸几万斤。

天聚隆

是民国年间平遥人在碛口开的大油店,是一处明柱厦檐高圪台四合院,楼上楼下共有二十多孔窑洞,院子宽宽敞敞,厦檐更比一般的宽大,是堆放货物的最好场地。

裕后泉

裕后泉又叫“四十眼窑院”,因为它前后共有40孔窑洞。四十眼窑院是晋西首富陈晋之家的祖产,民国五年,陈晋之兄弟三人在此开办“裕后泉”,专营粮食。并酿造“裕后泉”白酒。古语云:千里不运粮,百里不运菜。然而,陈家就凭着黄河这条黄金水道,将西北特产的小米、黄米、豆类等杂粮源源不断运来碛口,又将“裕后泉”白酒销往西北,终于成为晋西第一富。

广生源

是一家京广杂货店。是碛口街上很讲究的店铺。在当时离石与临县县城都还没有三层楼。它的建筑是很有特点的,一层是面临二道街的三孔座底窑洞,当时是屏门敞开式店铺,窑内又有四孔黑窑,弯来拐去。二层主体建筑向东面临正街,靠街为屏门式铺面,中间大门进去是四合院,建筑很精致,三层可存货或居住。

长兴店

位于碛口后中市, 建于民国年间,建筑结构为砖木。窑顶外接硬山顶瓦房,门面为南方式屏门。民国年间它的前身是恒瑞泰,财东西湾陈生太,掌柜平遥范光升系大药店。恒元前身三义合,财世晋南万荣县杨氏掌。保存较完整。

利元通

是汉口人于民国年间开设的,主要出售虾米、虾酱、海参、鱿鱼、海带等海产品。当时碛口南来北往的商贾甚多,官府与商号用海味招待贵宾,显得稀罕而高雅。当时永宁州、柳林镇还有人专程来碛口购买。开始,当地人不习惯吃海味,后来有钱人家过时节买点儿尝鲜,于是吃得人就越来越多,利元通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兴隆。据说,海参还有解表作用,孩子们当(患)天花、麻疹时,都要买二、三两当药物煎吃。

主要院落

十义镖局

是随着碛口的商业繁荣而应运而生的,当时晋商由于有经常的商品贩运及银票往来等,所以早在乾隆年间山西人张黑五就在北京首开兴隆镖局。十义镖局建有类似于今天防盗窗之类的东西,只不过它是用木头建的,估计是特别贵重的东西在此存放。十义镖局是由碛口西头村人王泰勇与马明贵等十位结拜兄弟开设的,这十位兄弟个个武艺高强。据说在一次押镖途中,马明贵一人独战十名悍匪,毫无惧色,直至匪徒全逃。此后,只要插上十义镖局的旗,方圆几百里是无人敢打货物主意的。

厘金局

清末至民国初年,这里曾是州地厘金局,官检局,碛口的地理位置在州、县犬牙交叉地带。历史上就由州(永宁)县(临县)各管其半。有关资料记载,民国七年。州地(后街)厘金局只收缴印花税。大商号年收一、二百元(银元)小商号年收三、五十元。全镇各个商号另加十至二十元的河漕税。县地(前街)实行包税制,只缴人丁税,地亩税,人丁每年三角,地亩每年每亩征小米八合到一升二合。

黑龙庙

是碛口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座落于卧虎山,总面积4800平方米。庙宇始建于明代,到清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属典型的明清建筑,供奉龙王、河伯、风伯、关圣帝,意在保佑往来船只平安,生意兴隆。庙宇以中轴线排列:山门、乐楼、正殿、东西钟鼓楼、东西看台、东西厢房和东西耳殿,整体以单进四合院布局,建筑结构严谨合理;整个庙宇叠于石崖之险,雕梁画栋,古朴典雅。仰望山门,三重飞檐,高低错落,叠势凌空,每到夜间,打开或明或暗的庙灯时,古庙远远望去宛若仙阁。山、水、庙、镇在黄河巍谷之间相映成趣,让人赏心悦目。黑龙庙除建筑有特色外,在音响方面更是特别,不用扩音设备,在河东唱戏,黄河西岸听得清楚,山下居民闻得分明,故有“黄河共鸣,湫水助唱”和“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至于何故,至今仍无答案。黑龙庙上还有一副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当是碛口繁荣历史的精辟总结。

当铺

是旧社会专门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场所。建筑很有特点:四周高墙,十分封闭,出入只开一扇小门,在大门内侧的走道上,设有活动的陷阱踏板,晚间将插销打开,一旦有小偷撬门而入,通过踏板便会掉入陷阱,在院内四周屋檐前还凌空拉起宽约两米的铁丝网,并在网上系有铃铛,有盗贼翻屋进来,落到网上,行动困难,铃声大作,难以脱身,这种上置铁丝网,下置陷阱的做法称为“天罗地网”。

商会

设立于民国四年,主要作用是搜集商场情报,调解处理工商业内部纠纷,代表商人向政府陈述意见争取利益以及出面组织一些修路、修桥、唱戏之类的公益性事业。商会院内设有镖局,承揽押送货物任务。商会还雇佣有会武功的更夫二人,负责晚上巡逻,按时打二、三、四更,保一方平安。

福顺德骆驼店

是碛口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家骆驼店。倘大的院子一半铺了石板,而另一半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为骆驼休息而为的,骆驼在绵软的黄土上卧下以后可以免受石板的冰凉生硬。福顺德还保存着骆驼骡马的“餐厅”,长长一排石槽就是它们的餐具。骆驼店总体建筑风格是很宽阔的,包括后院及二层也都是非常的宽敞,主要是因为当时运输生意十分繁忙,拉骆驼的、喂骆驼的、修骡马大车的以及老板伙计们,需要很多住宿的房间。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山西工具箱
吕梁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