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后土庙(后土祠)

门票参考
50元
旅游景区级别
4A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四批(清朝)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宝鼎乡庙前村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万荣县城西南40公里的宝鼎乡庙前村

俗称后土祠。西、北两面紧临黄河、汾河,依山傍水,地势开阔。

据碑刻记载,这里历史上曾属于著名的“汾阴脽地”,自汉武帝时,汾阴后土庙已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地神,祈福育民的胜地。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63年)建汾阴庙,武帝元狩二年(前126年)建后土祠,此后,东汉、唐、宋各代屡事兴建,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 祠庙规模宏阔,祀势极盛。后来屡遭黄河水患,后土庙被淹没。清同治九年(1874年) 易地重建于今址。现存建筑以晚清所建居多,但山门仍为元建,秋风楼为明代遗构,上存有汉武帝《秋风辞》元代碑刻。

庙址坐北朝南,总平面呈南北长的矩形,占地面积约17600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山门、戏台、献殿、享亭、圣母殿、秋风楼,献殿两侧为东西五虎殿,圣母殿东侧为碑亭。山门是以三开间歇山顶为主,两侧歇山式便门与山门联构一体。后檐插廊制成献神乐楼,庙内并列戏台两座,与山门内倒座戏台连系在一起,平面上呈“品”字形,故俗称“品”字戏台。

秋风楼位居最后,建于高台之上,楼身三层,高33米余,面宽、进深各五间,楼顶为十字歇山顶。楼内设有金柱12根,直通楼顶。秋风楼辉宏典雅,挺拔秀美,为中国楼阁建筑中的佳作。

后土庙内存铁钟、铁缸、石香炉、抱鼓石,以及宋刻“萧樯碑”、金刻“庙貌碑”、元刻“秋风辞”碑等珍贵文物。

门票:50元

简介

万荣后土庙位于山西省万荣县城西南40公里黄河东畔,汉武帝时庙在汾阴,清同治九年(1870年)为黄河水所淹,移今址重建。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现存山门重楼、戏台、献殿、后土大殿及钟鼓楼、配殿、廊屋等,雕刻富丽,琉璃鲜亮,布局完整。后院廊下镶有北宋真宗御书的萧墙壁。祠后秋风楼以存有元刻汉武帝《秋风辞》碑而著名。

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庙前村的汾阴后土祠,是神州大地上古老的后土娘娘庙。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记》记载,“轩辕氏祀地祇扫地为坛于脽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泽岁举”。到汉代,进而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汉武帝刘彻时更是东岳封禅,汾阴祀土,于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扩建汾阴后土祠,定为国家祠庙,作为巡行之地。他一生曾六次祭祀后土,仪式隆重无比。汉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等先后来此祭祀达11次之多。唐时,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年间三次来此祭祀,并扩建祠庙。宋真宗赵桓大中祥符四年也来此祭祀,为这次祭祀活动,拨款对后土祠进行了修葺。明万历年间,因黄河冲刷,后土祠陷入黄河,经先后两次迁建,又均被黄河吞没,现存建筑是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新选庙址重建。

祠内现存建筑有山门、品字台、献殿、香厅、正殿,东西五虎殿,宋真宗碑等。藏有汉武帝秋风辞碑的秋风楼,就是在正殿后面中轴线北端。后土娘娘塑像,灵踞正殿之中,历来为人们崇拜敬仰。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和十月初五为后土娘娘庙会,也是后土大祀之日。

近年来,海外华人寻根,除到陕西黄陵祭祖外,把汾阴后土娘娘则视为先于黄帝的祖先,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和总根,所以纷纷前来朝圣祭祖。

历史

始建于汉文帝公元前163年间,庙内现存建筑有山门、摒台、香亭、正殿、秋风楼、东西龙虎配殿等, 结构精巧、建筑宏伟,山门与摒台组成的“品”字戏台独具一格,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建筑物上的悬雕玲珑剔透、栩栩如生,琉璃饰件光彩夺目,木雕、砖雕结构的秋风楼平和而立、崇峻壮观,楼内藏有元治元八年捐刻汉武帝秋风字碑而闻名全国,整个后土庙布局严谨、完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研究价值,为保护这一国宝,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下,省古建研究所组织专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科学地对后土庙部分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并于近日完工,为山西又增添了一处重要的文物旅游景点。 这里历史上曾属于著名的“汾阴脽地”,自汉武帝时,汾阴后土庙已成为历代帝王祭地神,祈福育民的胜地。汉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63年)建汾阴庙,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6年)建后土祠”,此后,东汉、唐、宋各代屡事兴建,至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修葺规模达到极盛,后因黄河水患,后土庙被淹没。清同治九年(1874年) 易地重建于今址。现存建筑以晚清所建居多。

建筑

后土庙坐北向南,总平面呈南北长的矩形,占地面积约17600平方米。沿中轴线有山门、戏台、献殿、享亭、圣母殿、秋风楼,献殿两侧为东西五虎殿,圣母殿东侧为碑亭。山门是以三开间歇山顶为主,两侧建歇山顶便门的三门组合,后加插廊成戏台,并列戏台与山门后倒座戏台上呈“品”字形,故称“品”字戏台。并列戏台实为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的两座建筑的连接。献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脊部垫板上“大清同治十三岁次--立柱”的题记。圣母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举折平缓,构造简洁。

秋风楼位居最后,建于高台之上,楼身三层,高33米余,面宽、进深各五间,楼顶为十字歇山顶。四周围廊,正南当心辟板门一道,一、二层四面各出抱厦一间,二、三层檐下密布形制各异的斗?承托平座。楼内檐置12根金柱,直通楼顶,柱间设额枋、平板枋联结成井筒式构架,与各层抱厦、围廊的梁枋彼此相联,形成稳固的整体结构,制作手法颇具明代风格。秋风楼辉宏典雅,挺拔秀美,为中国楼阁建筑中的佳作。

后土庙内存碑刻、铁钟、铁缸、石香炉、抱鼓石等附属文物,尤其是金刻“庙貌碑”、元刻“秋风辞”碑,在书法与文学艺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山西工具箱
运城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