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七批(明至清)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

运城盐池简介

运城盐池是我国古老的盐湖之一,史载:池水东西70里,南北17里,为防止盗盐走私,保护税收,唐时在盐池周围一百二十里修筑禁墙(亦称禁垣)。宋元明清补修.为了维护河东盐池生产和丰硕的赋税,历代都在盐池一周修筑防护设施。唐有“壕篱”,宋有“拦马短墙”,明先后在明宪宗成化十年,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两次大规模征调民夫,环池一周修筑禁墙,高 6.6 米,厚4.8 米,全长 58.07 公里。门分三座;东禁门、西禁门、中禁门、池内置六十铺,均派兵把守,严然一座河东盐池的古长城。现禁墙主体大多已毁,只留下部分残墙断壁,留存下来的多为清代所筑。

盐池禁墙历史

盐池禁墙完备建成于明朝,成化十二年,御史陈鼎复加修筑,墙高加之二丈一尺。成化二十一年,仍开东西二门,合中门共称禁门者三,皆在池北面。东曰育宝,距安邑五里(现安邑办事处向阳村),西曰成宝,距解州十里(现解州办事处十里铺村),中曰祐宝(现池神庙一带,已毁),门外为运城,正德十二年(1517年),御史熊兰更加修治,征调民夫三万余人,费时半年,将禁墙增厚之一丈五尺,高仍为二丈余,隍堑也挖深加阔各为一丈五尺。禁门上建楼,驻兵把守,至此,禁垣建筑始臻完毕。

至清代,以禁墙为中心的禁私体系更趋完备。三大禁门是潞盐出池的必经之地,因此把守严格。乾隆年间,中禁门设弓箭手十名,乾隆四十二年,又添设商巡二十名,同时添设负责三个禁门稽查的总巡一人。乾隆四十六年,认为一名总巡难以上任,三禁又分别增设一名总巡,把守十分严密。

道光五年,池内时有偷盐事情发生,随后添设枪手六十杆,内有运城营拨兵二十名,解州安邑是各拨壮丁二十名,在池内往来巡缉。至光绪年间,池内仍留常设枪手三十名。

雍正十年(1732年),清朝政府在运城设立运城营。营部设都司一员,咸丰十一年,山西巡抚英桂以为“运城为盐课重地,清政添官兵以资守御。”随后撤销都司一职,改设游击一员,并添设守备,把总等官员。运城营原设官兵96名,至同治元年,兵已增至566名。其中马战兵32名,步战兵100名,守兵330名,并配备战马49匹,阵容相当壮观。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对曾经为防护盐池起过重大作用的禁垣也无人顾及修建,加之人为破坏,禁垣已失去她昔日雄姿,到民国初年,已经起不到防护盐池的作用。

1947年12月28日,运城获得解放,盐池回到人民怀抱。1948年 2月16日成立晋冀鲁豫边区太岳行署潞盐管理局。为了支援西北解放战争,1949年 4月,潞盐管理局划归陕甘宁边区西北盐务管理总局领导;1950年 4月复归山西省,建立山西盐务管理局,1954年11月,山西盐务管理局与山西省盐业公司合并,成立山西省盐务管理局,机关迁驻太原,运城遂设山西省盐务管理局运城分局,专事运城盐湖管理。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宁夏工具箱
吴忠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