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济院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五批(金至清)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东良乡东良候村

简介

洪济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武乡县东良乡东良候村,创建年代无考,元、明、清曾进行数次维修,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金代建筑。 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历代屡有修葺, 现存主体建筑正殿为金代风格。余皆明、清重建。 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占地面积1036平方米。主要建筑正院有戏楼、钟鼓楼、南殿、正殿、东西配殿;偏院内主要建筑为关公殿。寺院山墙外有千佛塔一座。

南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东西两侧廊庑各七间,均为硬山式建筑。正殿为寺院主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明间辟板门,两次间均为直棂窗。檐下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用材规整,梁枋断面之比基本符合宋《营造法式》,金代建筑特点明显。

正殿和南殿内存有壁画九十二幅,内容为人物、山水、建筑风景等,共约120平方米,为清代绘制。千佛塔,平面方形,高约2米,每边宽0.8米,各面浮雕坐佛一千余尊。

建筑

此寺为两进院,坐北向南,有正殿、南殿、东西配殿、戏楼及僧舍组成;另设西偏院,偏院正殿为关公殿。寺西山墙外有千佛塔一座。寺南殿有壁画12幅,绘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正殿内壁画48龛,绘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其主体建筑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九椽,单檐悬山顶,颇具宋、金特色。尤其是正、南两殿壁画人物形象优美,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当地仅存的一处壁画珍品;虽因代远年湮,局部损坏,但大部壁画线条清晰,保存较好,艺术价值极高。

洪济院建筑,规模宏敞,构造壮丽,反映了金代时期我国古建筑构架与布局的特点及上党地区的地方风格与手法;是不可多得的古建佳作,是我国古代相当一段时期宗教、思想文化的遗迹和载体,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洪济院介绍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武乡县城西30公里的故城镇东良候村,东良候小学的校园西侧。

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两进院落,由南至北有戏台、南殿、正殿、和东西配殿。正殿为金代风格,殿下台基较高,单檐悬山顶,明间辟板门,次间和梢间均用直棂窗。其余建筑均为明、清修建。正殿和南殿内存有清代绘制的连环画式壁画90余幅。正殿西侧有北朝千佛造像碑一座,平面近方形,高约2米,碑身上保有顶盖,形制特殊,只是风化严重,局部剥落。

景区相关资料

洪济院,位于武乡县城西30公里的故城镇东良候村。此院坐北朝南,主建筑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造,雄踞于1.5米高的石基之上,飞檐斗拱,明柱彩椽,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南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悬山式造,门上有"永沐甘霖"匾额一块;东、西两厢各有廊房七间,使整个院落结构严谨,完整统一。

据1958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专家鉴定,此院是金代建筑(公元1115-1234年),但具体的创建年代无考。另据南殿墙匾上刻有"岁大清光绪三十年九月阖社重修"字样,可以断定,该院曾于1904年有过一次重修。至于重修的规模难以推测。同时,根据该院至今保存的比较完好,可以肯定,当地历代人民,对该院的保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洪济院除其古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外,具艺术价值的是该院的古代壁画。其壁画主要分布在正殿和南殿。正殿中有壁画58幅,南殿共有壁画34幅,壁画内容为"船子和尚"、"立坛祈雨"、"妙语桂花"、"中师问道"等佛教典故。经观察测量,壁画中共有人像、群像92幅,总面积达120平方米。壁画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年,岁次甲寅三月上旬"(即1914年)。这些壁画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线条工整细腻,层次分明,有很强的立体感,系我县硕果仅存的具有如此规模和艺术造诣的壁画珍品。

1980年8月1日,东良洪济院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提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上海工具箱
松江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