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城县文博馆

开放时间
9:00~18:00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河下东街95号

馆舍介绍

城隍庙,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建筑(创建于宋)一进院,有重檐歇山顶式山门3间,悬山顶式正殿5间,东西廊房各10间,占地1892平方米,建筑面积878平方米。

历史沿革

城隍庙 现已成为县博物馆馆址,创建年代无考,据清康熙 二十一年(1682)《黎城县志》和庙内碑刻记载:北宋天圣三年(1025)随县治迁变而迁建于今址。元至正十八年(1358),农民起义军红巾军一支攻破黎城,城隍庙焚于兵火。明洪武二年(1369)于旧址重建。嘉靖十六年(1357)六月,城隍庙山门古楼 (俗称三节楼)倾塌,县民缙绅等措资财于是月二十九日兴土再建,于嘉靖十八年(1539)六月五日竣工。清康熙四十年(1701)二月重修。

咸丰三年(1853)八月二十三日,太平天国北征军林凤翔所部,由潞入黎,攻打县城,三节楼被烧毁。咸丰八年(1858)重建三节楼。宣统三年(1911)再次重修。共和国成立后,将其列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馆前,文物工作由县文化馆兼管。建馆初期,先与县文化局文化馆、图书馆及曲艺队合址一处,1987年县政府于城隍庙内辟厢房5间,作为文博馆临时办公之用。1990年春,正式迁至城隍庙。

1982年县政府拨专款进行了维修彩绘。为城隍庙 之门楼。因屋顶形制为重檐三滴水,故名之。该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通高约20米。台基高峙,砖石砌台,长18米,宽12米,高2.35米。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屋顶为三层重檐歇山顶。楼内圆柱方额,斗拱密置,五踩斗拱双下昂,昂呈琴面式,梁架规整,结构紧俏。楼顶满覆琉璃,猫头滴水皆备。吻兽均为黄绿琉璃相间,山花出际施博风、悬鱼、惹草、悬鱼作如意式,十分精制。虽历尽沧桑之变,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

据明嘉靖 三十一年(1552)冬,邑人靳惟精撰载:“予谓,天下城隍皆有庙,庙必有门,门未必有楼也。唯此黎庙之门有楼,意在饰庙云尔。自有宋天圣三年乙丑迁创今县,高城深隍,其英灵之气寓于城隍之中,而实超乎城隍之表,萃而为神,受命于上帝以主斯土者,盖五百二十八岁于今矣。其神栖有庙,肇构莫稽。”

正殿位居门楼之北,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平面布局正方形,屋顶形制悬山顶。圆柱圆梁,四椽栿,通檐用五柱。殿内减前金柱一排。前檐斗拱为五踩单下昂,明次间补间出斜拱。后檐斗拱为三踩当下昂。屋顶脊兽均为黄绿琉璃相间鸱吻、垂兽色调沉稳,制作精细,系清代中期所烧制。庙内新建碑廊一座,长约26米。廊内镶嵌陈列北魏造像碑,隋螭首造像碑,隋、唐、五代时期的墓志铭及明清官衙各类行政明文碑等二十余通(方)。

展览设置

展览内容有两项一、历史文物陈列厅,设置于正殿内,面积为100平方米,陈列历史文物1934件,以历代钱币为主,配合部分商周铜器,历代陶器,小量瓷器及古遗址石器、标本等。通过展览可以大约了解黎城的历史和黎城的文物分布及管理情况。二、西廊房设为临时性展廊,曾举办了碑拓和古书画等展览。

馆藏作品

馆藏,一级品2件,二级品30件,三级品1610件,共2777件以陶器,古钱币为主。陶器主要是汉、唐两代,其中唐代6件精品曾参加《92中国文物精华展》。钱币,早自战国贝币,晚至民国纸币,历代具备,品类繁多。还存商周铜器、北齐铜佛,历代碑碣及明、清书画等。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山西工具箱
长治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