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井“许昌人”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旧石器时代)
所在地/隶属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许昌县灵井镇灵南村

基本介绍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许昌市西北约十五公里的灵井镇西侧。灵井许昌人遗址是我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2007年和2014年两次发现人类头骨化石,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一九六五年,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先生发现了“灵井遗址”并认为它是“中石器时代”的代表遗址,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但此后四十年中,灵井泉水一直处于喷涌状态,出露地层全部被水域覆盖。

2005年四月,因附近煤矿透水,灵井等一批泉水断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这处重要的史前文化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据介绍,遗址下层(第11层)内出土的动物化石主要有原始牛、普通马、披毛犀、野猪、马鹿、啮齿类等二十余种,出土的骨骼多有人工痕迹,另外,还出土大量石器和骨器。遗址发现的材料是旧石器与古人类方面的重要发现,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其中2007年12月在T9深4.99米处(距基点)发现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利于破解古人类进化密码,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中国现代人类起源的重大发现。

灵井许昌人遗址第11层是国内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包括湖相、漫滩相(湿地)堆积物为背景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是人类狩猎、肢解动物、加工兽皮、石器、骨器的工作营地,属原地埋藏类型。

2008至2011年在上层(第5层)出土细石器、牙制工具、早期陶片和雕刻艺术品等,对于研究东北亚细石器的传播与发展、细石器的制作技术和华北地区陶器的起源等,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灵井许昌人遗址第5层应为全新世气候转暖的产物,距今一万多年,这对于探索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等学术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灵井许昌人遗址地层总厚达10余米,分布面积近万平方米,旧石器、新石器等文化层都有分布,是国内不多见的较完整的地层剖面,可对此进行持续性研究。

2008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河南工具箱
许昌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