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遗址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新石器时代、战国)
所在地/隶属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

简介

双塔遗址位于白城市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双塔村三社北侧一条东西向延伸的漫岗上,南距洮儿河4公里,西北距乡政府6公里。德顺乡至双塔村的公路自遗址西缘穿过。遗址所处的岗地坡度较缓,岗上地势略有起伏,高于周围地表5至6米。漫岗之南直到洮儿河边,早年是连绵的沼泽地,如今被改造成稻田。据地表踏查,遗物主要散布在岗顶及南坡上,范围约东西长1200、南北宽200米。

保护

198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此遗址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

洮南双塔位于吉林省洮南市德顺乡双塔屯中,两塔高皆为12米,相距23.8米,青转结构。塔身呈锥形,上部有塔刹相伦十三通{俗称十三天),中有塔龛,下为四方形塔座,座周围有梵文经咒砖刻,座下四周有神兽及火焰宝珠砖浮雕十三块,座的底部为四层塔阶。

景观

经考验,双塔属清代早期建筑的喇嘛塔,双塔遗址位于洮南市德顺乡双塔屯东一条东西走向的慢岗上。南距洮儿河4公里。遗址范围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300米。遗物分布在岗的顶部和南坡,属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辽代。是松辽平原目前仅存的几座古建筑之一,传说早年洮儿河经常泛滥、肆虐两岸人民的生活,在此地修建双塔已保平安。

历史

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有石镞、小长石片、尖状器、刮削器等。多数是用燧石、黑曜石琢制而成。打制石器有敲砸器、斧、犁。骨器有用以镶嵌石刃的骨柄,还有蚌刀。陶器为夹沙红褐陶和夹沙灰褐陶,质地粗糙,有的羼有蚌壳粉,均为手制。纹饰多为刻划纹、指甲纹、附加堆纹、压印“之”字纹等。器形有鬲、鼓腹罐、敞口罐、直口罐。有的带有桥状竖耳。

青铜时代的石器有磨制的斧、锛、磨盘、磨棒等,还有装饰用的磨制精致的绿松石。陶器有小陶壶,饰有篦点组成的几何纹饰。纹轮和网坠,有的用泥捏制,有的用陶片改制。青铜器物仅有两枚直径近1厘米的圆形铜扣。

辽代的陶片为细泥质灰褐陶,火候高,质地坚硬。有的饰有竖道纹或轮齿纹。多为盆、罐、壶的残部。

新石器时代遗物中的大型敲砸器、“之”字纹陶片等,与内蒙富河文化有共同点;用以镶嵌石刃的骨柄、小长石片、石镞等又和黑龙江省昂昂溪文化有相似之处。青铜时代遗物中的磨制石斧、篦点几何纹陶壶和青铜器与大安汉书一期文化属同一类型。是目前发现的汉书一期文化分布的西部边缘。辽代陶片说明在距今一千年前后,曾有契丹族人在这里居住。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辽宁工具箱
朝阳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