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呼中国家森林公园

别名
呼中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等级
国家级(2005年建园)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1984年建区)
所在地/隶属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

地理环境

黑龙江呼中国家森林公园

黑龙江呼中国家森林公园隶属大兴安岭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主脉伊勒呼里山北坡,紧邻分水岭区域,是呼玛河发源地重要区域,是大兴安岭地区腹地,北与阿木尔林业局、塔河县接壤,东与新林区比邻,南部至伊勒呼里山分水岭与松岭区、内蒙古甘河林业局甘源林场相邻,西部与内蒙古阿里山林业局和满归林业局相接。地理坐标为东经122°39′-124°20′,北纬51°14′-52°25′。全境东西115公里,南北长125公里,总面积为7419.9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呼中平均海拔812米,为大兴安岭最高处,区域内1000米以上的高山357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大兴安岭尚未采伐的原始森林之一,拥有大兴安岭最高峰、兴安之巅--大白山,海拔1528米,被称为大兴安岭最冷、最静的地方。

气候特点

源于大山的馈赠,呼中区有着特有的地域文化。到呼中找"冷",一直是很多南方人所向往的。这里全年最低气温可达-50℃,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也在—40℃左右,每逢10月到翌年4月的降雪期,雾凇景观都会出现于白山之巅、呼玛河畔。

资源情况

呼中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种类繁多,在大兴安岭地区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共有植物种类 248 种,分属 58 科 156 属,其中苔藓植物 13 种,蕨类植物 7 种,裸子植物 5 种,被子植物 223 种。

经济与濒危植物

在野生植物资源中,经济植物占植物种类总数的 63% ,其中经济用材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等;浆果植物有笃斯越桔等;油料植物有偃松、金莲花等;密源植物有赤杨、悬钩子等;纤维植物有小叶樟、大叶樟等;单宁植物有龙牙草、花楸、绣线菊、荨麻、柳兰、唐松草等;食用菌有草蘑、榛蘑、油蘑等。保护区内被列为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 5 种,其中二级保护植物有东北岩高兰,三级保护植物有樟子松、钻天柳、黄芪、草苁蓉等。

森林蓄积量

据调查统计,保护区活立木总蓄积量为 16918436立方米 ,其中森林蓄积量这16766659立方米,占保护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99.1% ;疏林蓄积量、散生木蓄积量为 151777 立方米,占保护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9% 。枯立木蓄积量 43644 立方米,倒木蓄积量 33763 立方米。

动物资源

保护区由于长期的保护和管理,原始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环境以及高寒湿润的气候特点,为鸟类的分布、生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护区有鸟类 131 种,隶属 14 目 29 科,按区系组成成 份 ,典型的古北种 111 种,广布种 19 种,东洋种 1 种,分别占鸟类总数的 85% , 14% 和 1% ;按分类学,雀形目 69 种,占鸟类总数的 53% ,非雀形目 62 种,占鸟类总数的 47% ;按居留情况分,候鸟 84 种,占鸟类总数的 64% ,留鸟 35 种,占鸟类总数的 27% ,旅鸟 12 种,占鸟类总数的 9%。

保护区内独特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本区兽类区系的基本特征。保护区内共有兽类 6目14科33 种,其中古北界种类32种,广布种1种。从种类分布上看,食肉目居优,共计13种,占兽类总数的40%;其次是啮齿目,共10种,占兽类总数的30%。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兽类有9种。属一级保护的貂熊、紫貂;属二类保护的有棕熊、猞猁、麝、马鹿、驼鹿、雪兔、水獭等。

主要景区

苍山石林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的南部,位于呼中林业局苍山林场东南6公里处山顶的一片密林中军。几十座石林,形态各异,拔地而起,峰峰相连。是我国最北部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石林。景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22°42'14''-125°18'05'',北纬51°17'42''-51°56'31'',南北长13公里,东西宽16公里,占地约24000公顷。

在苍山旅游区内岩石以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为主,该岩石距今大约130百万年,其岩石特征为:灰色、灰紫色,角砾状、流纹状构造,胶结物为凝灰熔岩结构,角砾含量15%-18%,大小为0.5cm-3.0cm,呈棱角状,角砾成分为流纹岩、安山岩。NE、NW向二组节理发育,切割岩石构成不同的形态,差异风化、崩塌脱落及剥蚀作用造成千姿百态的形态,蘑菇状、柱状等等。

白山风景区位于呼中行政区划内,呼中区呼源镇西南12公里处,白山座落在保 护区的最南端,呼中区隶属大兴安岭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主脉伊勒呼里山北坡紧邻分水岭区域,海拔高度为1528米,是绵绵万里大兴安岭的北段最高峰,也是呼玛河发源地重要区域,大白山因其海拔高,具有典型的森林植被垂直带谱景观特色。

佛山风景区在呼中区碧水镇北20公里外,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境内,主要有佛山和仙女峰两处景点,一片白桦与落叶松混交林中,凸显一石峰,石间裂纹隐约形成一面向西方的大佛像。

偃松是被建议认定的濒危植物的物种,偃松形态为灌木状,高3-6米,树干通常伏卧地面匍匐生长,偶成小乔木状。在大兴安领集中分布在呼中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在兴安落叶松林下和独立形成偃松灌丛,偃松矮曲林。因其匍匐的灌木状形态,蜿蜒伸展,分布在高海拔山体上。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保护区建立的较早,但管理机构设立和开发建设工程启动较晚。 1993 年国家林业部以林计批字 [1993]138 号文件,批准建立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管理处。

1958年,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初由林业部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发总方案》予以规划确定。

施工中,这个区与建设单位层层签订施工合同,严格按照"大兴安岭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及竣工时间节点计划表"的要求执行,强化责任制,确保施工单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程项目建设任务。。针对相关文件要求,对森林公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备设施进行了全面的自检、自查。主要对旅游安全、各景区景点建设、规划编制、环境卫生保护等情况进行监察检查,以确保森林旅游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根据《呼中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分期建设目标要求,组织财务、计划、统计、审计等部门对森林公园内各景区、景点的已建项目和待建项目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对呼中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进行了总体的资源整合,实行属地管理,并将已建和现建的基础设施工程进行了全面登记,以进一步掌握各景区、景点的具体建设情况。

品牌建设

1992 年 2 月 28 日 原林业部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在北京召开“中国自然保护优先领域研讨会”一致认为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国际保护意义(A级),在中国具有国际的 40 个自然保护区中列第五位。

1988 年国务院以国发 [1988]30 号文件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2005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管理体制

黑龙江呼中国家森林公园由呼中林业局管理,负责园区自然生态考察和安全。呼中林业局还积极参加哈洽会、旅博会等各种旅游宣传和招商活动。并与漠河等多家旅行社签订互带游客协议。已接待团队游17个。按照"规划出项目,项目引资金,资金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呼中林业局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企业引进来。在工作中,突出企业在景区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经营服务等方面的主体地位,真正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运作模式,推进了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化进程。

在景区建设中,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不断建立健全旅游规划体系。邀请专家制定的《呼中林业局旅游发展规划暨政府3年运营策划》,对呼中旅游进行了准确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呼中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交通及路线

交通

路线:111国道朝大兴安岭方向行驶,在加格达奇区转入S207,后沿Y501行驶至苍山、呼中即可。

线路

1、漠河-呼中-加格达奇

2、加格达奇-呼中-漠河

3、呼中-漠河-海拉尔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黑龙江工具箱
大兴安岭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