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排山城址

门票参考
免费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战国至汉)
所在地/隶属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道河镇五排村

历史沿革

战国、秦汉时期,五排山城址为沃沮人的居住址。

魏晋时期,五排山城址被南下的勿吉人占有。

隋唐时期,五排山城址属靺鞨和渤海国之。

1972年,黑龙江省考古队沿绥芬河流域进行调查,在东宁市道河镇发现了五排山城址。

遗址特点

五排山城址修筑在海拔600余米的山顶,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绥芬河水绕城池山脚而过,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山陡多在30度坡以上,陡处坡度达50度,城垣基本沿V形山脊走向而筑,城墙全长1900余米,向河一面山坡及河岸未见墙体,应该是以河为障,城垣由未经细致加工,大小形状各异的石块堆砌,在制高点以南的段落,多为石筑,保存的比较完整,一般都在3米高左右,在制高点以东多为土石混筑,北城墙中部海拔520米,地势较平缓处有一门址,在南城墙东部海拔400米处,有门址,两侧墙体用石块砌筑,高为1.8米,城内北部近墙处有许多圆形土坑,可能为穴居址,不见瓮城,马面等防御设施。

文物遗存

五排山城址地面上的文物有城垣3大段32小段,城门2 处,山泉、蓄水池遗址1处,城内穴居坑址2处,以及人工平台遗址2处,在北城垣内侧,分布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土坑,为沃沮人半地穴居住遗迹,地穴面积大的长50米、宽10米,面积达500平方米,城门遗址宽处为8米,高达1.9米。另外,五排山城址遗址里还发现了可移动文物9件,其中包括石凿1枚、三角形单孔铁犁铧1件、三角形双孔铁犁铧1件、椭圆形三耳铁犁铧1件、车輨(即一种镶在大车轱辘中的配件)5 。

研究价值

五排山城址是中国东北地区汉魏时期的少数民族北沃沮人的重要城址遗迹,其修筑理念、方式、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区域特点,为研究东北地区古代民族的居处形态、迁徒征战、发展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证资料,是研究中国东北地方古代民族发展、演变的珍贵实物史料,具有较大的历史与科学价值。

保护措施

1990年,五排山城址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五排山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加快牡丹江边墙等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开展《五排山城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2018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实施《五排山城址文物保护规划》,将五排山城址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总体规划。

历史文化

五排山城址与团结遗址同属黑龙江省东南部绥芬河流域,“团结文化”是黑龙江东部地区早期进入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该文化属于“沃沮遗存”。《后汉书· 东夷传》中记载,沃沮人“言语、食饮、居处、衣服有似高丽”。据史载,沃沮人居地“土肥美,背山向海,宜五谷,善田种”。另据《三国志 · 魏书 · 东夷传》记载:沃沮先后隶属于卫氏朝鲜、西汉、东汉及高句丽,晋以后不复出现,后被高句丽所吞并。又有南沃沮和北沃沮之分,北沃沮分布地域大体包括今老爷岭以东的吉林省延边东部、黑龙江省穆棱河中上游、绥芬河流域以及前苏联的滨海南部地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五排山城址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东宁市道河镇五排村西南1.5千米的五排山高峻的山峰之上,距道河镇15千米,距东宁市城区65千米。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黑龙江工具箱
牡丹江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