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别名
农垦洪河农场洪河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门票参考
20元
开放时间
全天
适宜季节
春季、夏季
自然保护区等级
国家级(1984年建区)
所在地/隶属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同江市

历史沿革

1984年1月1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1984)2号]建立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在东经133°37′-133°45′,北纬47°43′-47°52′,面积为16333公顷,即在同江市境内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前进农场以东,洪河农场以北,前锋农场以西,浓江以南。保护区的业务隶属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

1989年3月正式建立组织机构,隶属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直属单位,由同江市代管。

1991年4月黑龙江省环保局与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总局协商,将洪河自然保护区移交给建三江管理局直属事业单位管理,业务隶属黑龙江省环保局指导。同年黑龙江省保护局投资建立了保护区工作站和了望塔等基础设施。

1993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关于同意洪河自然保护区扩大面积的批复》[黑政函(1993)88号],洪河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由16333公顷扩大到21836公顷,扩界后保护区范围为西至东经133°34′38″,即浓鸭七干为界;南至北纬47°42′18″,即24支干为界;北至北纬47°52′00″,即浓江河北岸河滩地为界;东至133°46′29″,与前锋农场为界。

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洪河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8年-2002年,由国家环保总局、黑龙江省环保局和农垦总局投资建立了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西检查站、科研综合楼等基础设施。

2002年1月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拉姆萨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中国现有的36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

地理环境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洪河自然保护区为三江平原冲沉积平原,地势平坦,西南高、东北低,相对高差为3米,由西南向东北呈微倾斜。地面坡降为1/5000-1/10000,根据地形部位的高低分为阶地和河漫滩两个类型。

一级阶地

在保护区面积大,无任何切割现象。地表覆盖5.65-14.5米黏土、亚黏土,阶地内多沼泽洼地,黏土沿浓江河右岸地形局部隆起,相对高差1-1.2米。

低河漫滩

分布在浓江河、沃绿兰河两侧,呈条状、蝌蚪状分布,与一级阶地相接壤,河漫滩由重沼泽组成。

气候特征

洪河自然保护区属三江沿江温带湿润气候,具有明显的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漫长,严寒多雪,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秋季短暂,年平均气温1.9℃,最冷月份平均气温-23.4℃,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2.4℃,极端最低气温-39.1℃,极端最高气温40℃,≥10℃有效积温2165—2624℃,日照时数为235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585mm,50%-70%的降水集中在7-9月份,暴雨多集中在夏季,最大日降雨量可达75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66mm。全年多西北风,植物生育期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为4级,最大风速可达24m/s。全年冻结期为7个月左右,沼泽植被冻层深80-160mm,最大冻土层深为2.0-2.2mm。一般早霜出现在9月下旬,终霜出现在5月中旬,无霜期114-150天,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31天。

土壤条件

该区主要土壤有白浆土和沼泽土。

白浆土

分为岗地白浆土、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三个亚类。面积为11311.18公顷,占总面积的51.8%。岗地白浆土主要分布在岛状林下,黑土层厚10-20厘米。草甸白浆土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生长小叶樟杂类草。潜育白浆土分布在低洼处,低平地,土壤肥沃。

沼泽土

主要分布在浓江河河滩地上,面积为4105.1公顷,占总面积的18.8%。

水文状况

保护区境内河流皆为沼泽性河流,浓江河发源于青龙山农场东部大湿地,全长116公里而保护区仅25.7 公里,全流域面积263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283.5 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10.8%,河槽深度1.5-2米,宽20-30米,但滩涂地最宽3-4公里,最终入乌苏里江。保护区内沃绿兰河,也是典型沼泽性河流,全长7公里,一年四季潺潺流水不断流入浓江。它是核心区主要水源。

植物资源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独特,植被类型丰富,是珍贵的植物资源库。据统计区内有植物175科1005种。其中国家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有野大豆、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刺五加和黄芪等6种。

岛状林中的杨、桦、柞、椴树等是重要的经济树种。水曲柳、黄菠萝和核桃楸等已列入我国红皮书的珍稀树种,对研究古代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期气候有科学意义。同时,它们又都是珍贵用材树种,材质优良,纹理美观,是重要的工业和特种建筑用材。

典型草甸的代表植物为小叶樟,根茎禾草,喜生湿草甸,也可与苔草生于沼泽环境。草甸中的野大豆亦是一种珍稀濒危植物。

沼泽植物的代表植物是毛果苔草、乌拉苔草、甜茅和芦苇等都是纤维植物,区内草类纤维资源蕴藏量很大,以毛果苔草为例,每公顷干草3000kg,区内毛果苔草面积约5000-8000公顷,年产干草可达15×106-24×106kg。

动物资源

鸟类资源。据调查,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6目43科215种,其中国家珍稀濒危鸟类10种: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尾海雕、虎头海雕、大天鹅、白枕鹤、鸳鸯、黑嘴松鸡和乌雕。《中日保护候鸟保护与栖息地环境协议》中保护鸟类97种,《中澳保护候鸟保护与栖息地环境协议》中保护鸟类15种。

兽类资源。兽类有4目10科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梅花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驼鹿、猞猁、黑熊、棕熊和水獭等7种。经济价值较大的动物有狼、貉、赤狐、豹猫、伶鼬、艾鼬、黄鼬、东北兔、狍子、刺猬、野猪和麝鼠等13种。

鱼类资源。保护区共有鱼类4目6科25种,主要有泥鳅、葛氏鲈塘鳢、鲫鱼、黄颡鱼等。

保护对象

保护区主要以保护水生、湿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鸳鸯、白尾海雕、虎头海雕和乌雕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保护价值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于研究整个三江平原湿地气候、植被演替规律、地质构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候鸟迁徙和种群数量、分布区域的研究,尤其对鹳类和鹤类研究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保护区内沼泽、草甸、岛状林构成了三江平原3个一级景观,在三江平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管理机构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是保护区管理机构,保护区管理局设在洪河农场场部,为正处级事业单位。业务归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农垦总局环保局在省环保局的委托授权下在业务上对保护区进行全面管理,保护区管理局下设办公室、科研宣教科、财务科和保护科4个科室,人员编制25人。

旅游提示

门票价格:20元

交通:从佳木斯到洪河自然保护区有班车前往,每半小时一班,票价40元,约4小时的车程。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黑龙江工具箱
佳木斯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