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州古建筑群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六批(明至清)
所在地/隶属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旧州镇

景区简介

黄平县旧州古镇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的氵舞阳河畔,是贵州境内9个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旧州在春秋战国时已有文献记载,后来成为且兰国的属地。唐宋以来,曾有韶明县、乐源县、黄平府、黄平州等,是一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因历代商贾云集,货运频繁,经济繁荣而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元文化之乡。

建筑文化是旧州文化的精髓。雄伟壮观、庄严肃穆的“九宫、八庙、三庵、四阁”,古驿道、福众桥、平播桥,以及古朴玲珑,精致典雅的民居群,是民间艺术、巴蜀和湘鄂风格、西方建筑形式的融合,证实了这座古镇是载满文化和智慧的诺亚方舟。

旧州城为狭长形,主街为西街,分为西上街、西中街、西下街三段,贯通全城,是历史上繁华的商业街。各地客商都以乡土为链接建立会馆,团聚同乡控制某一行业,相互竞争。城中有江西会馆、两湖会馆。

地处西门中街的仁寿宫是江西临川商人会聚的场所,布局严谨,用材硕大,制作工整,技艺精湛,融艺术与功能为一体,是一组保存得较完整的古建筑。始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是一座由高封火墙围成的两进院落,占地1022平方米。正厅为明次三间单檐硬山顶房屋,有走廊和木栏杆,梁、柱、斗拱上有木雕装饰,颇具江南建筑特色。院中有戏楼,面宽五间,戏台顶部有如意斗拱,中间为八角形藻井,戏楼与两侧的厢楼相连。

西下街南侧的天后宫实为福建会馆,祀奉的“天后”即妈祖。它也是一座以封火墙围成的院落,占地1521平方米,由砖砌牌坊大门、前厅、厢房和无极殿组成。主体建筑为无极殿,前有鹤颈轩廊、两侧为三山屏风墙,前檐挑出构成歇山式牌楼,额枋上有“三龙戏珠”、“八仙庆寿”高浮雕。殿内梁柱粗大,精雕细刻。

清代,旧州修建工程浩大,两江、两湖、福建、四川等地能工巧匠汇集于此,独特的“木匠街”之名尚沿袭至今,因此,旧州的建筑技艺精湛,一般民居建筑都有精美的雕饰。临街的民居多为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建筑,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结构,正面挑出,两侧为高大的封火墙,形成一条以高封火墙为特色的街道。现保存较好的是西上街,有18幢古民居建筑,以卢氏宅院、朱氏宅院、杨氏宅院、罗氏宅院构筑为精巧。街后多为用封火墙围成的“印子房”(一般为两进四合院)。印子屋独特的设计,使其内住房防火、防盗有了绝对安全。

旧州古建筑群不但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建造设计颇具匠心。位于西下街北侧的朱氏居宅,上房的“吞口”间,精湛的木雕工艺集中在此体现。大门门楣饰以“双凤朝阳”,雕骑马花牙子,两旁方窗雕有“琴棋书画”、“渔樵耕读”、“天官赐福”、“福在眼前”等内容的花饰。“吞口”两侧次间长窗,也雕有“五福捧寿”图案。这些造型优美、技术精湛、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的木雕,实属古建筑雕作中的上乘。朱氏宅院设计建造独具特色,建筑风貌保存完好,被载入《中国传统民居大全》一书,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规模宏大、数量众多、设计独特、工艺精湛的旧州古建筑群,在国内也具有典型意义,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建筑群组成

朱氏居宅,位于旧州镇西大街下街北侧。由街面铺房一栋、厢房一栋、上房一栋及东、西两侧三山屏风墙组成。其建筑雕刻工艺精湛,造形优美,刀法娴熟,线条流畅,属建筑雕刻中的上乘。

“达源发”(卢晴川氏居宅),位于旧州镇西大街中街南侧。座南向北,按纵轴排列,整组建筑有一楼一底,正房6栋,厢房8栋。在北起第三栋正房后面砌筑隔墙一道,分为前后(南北)两个印子房。前(北面)印子房,正房3栋、厢房4栋,后(南面)印子房,正房3栋、厢房4栋,整组建筑规模大,布局谨严,设计巧妙,雕刻精美,别具一格。

仁寿宫(江西临江府会馆),位于旧州镇西大街中段北侧。由戏楼、两厢楼、正殿、三步廊、后殿组成。天后宫(福建会馆):位于旧州镇西大街下段南侧。由大门牌坊、厢房、正殿、后殿组成,明间供“无极天上圣母”牌位。文昌宫:位于旧州镇西大街马家巷。由牌坊、头门、前局、厢房、正殿组成。正殿祀“七曲文昌帝君”。

万天宫(四川会馆),位于旧州镇老里坝大街东段南侧。坐北朝南,整组建筑前为砖砌四柱三间三楼悬山顶牌坊,牌坊后为歇山屋顶戏楼,接戏楼两侧有悬山顶厢楼各六间,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单檐歇山顶,明间为抬梁式,次间穿斗式。殿内供李冰父子雕像。

福众桥(又称老里坝大桥),位于旧州镇老里坝大街中段,为五孔连拱石桥,横跨氵舞阳河,桥长67.7米,宽7.3米,距水位高9.2米。据嘉庆(1688年)《黄平州志》载,“桥为明时黄平知州古德恒建”,时名“古梁桥”,清康熙二十七年更名“会通桥”;乾隆三十七(1772年)年更名“福众桥”至今。

平播桥,位于旧州镇东大街,横跨冷水河。明万历时贵州巡抚郭子章平定播乱后建,故名“平播桥”。桥为单孔石拱结构,桥面长236米,宽5.87米,高6.9米,依山作柱,凿石为足。

天主教堂,位于旧州镇东大街教堂主体分为“诵经堂”和“起居堂”两部分,另有伙房等建筑。它是由法国天主教会及旧州当地群众信徒出资修建,是一处集中欧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古代建筑。此外,还有古街、古巷、古井、古驿道、古码头等历史遗迹。旧州古建筑群规模大,数量多,设计独特,工艺精湛,在贵州现存古镇的建筑中,十分珍贵。

价值评定

1.旧州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数量众多,设计独特,工艺精湛,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旧州从古至今是商业重镇,街面地基寸土如金,因而临街民居建筑和寺观馆祠建筑都向纵深发展,成为特色的多进“印子屋”。清代,这里修建工程浩大,两江、两湖、福建、四川等地能工巧匠汇集于此,独特的“木匠街”之名尚沿袭至今,因此,旧州的建筑技艺精湛。一般民居建筑都有精美的雕饰。深邃的民居,当推西门外长庚街的韩永记。该宅共有24个天井,且建造精致,时有民谣云:“远看像座庙,近看永记号,整的买不起,拆散有人要。”城内卢晴川氏居宅,前临西中街,后抵背后街,规模极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王景慧在考察旧州后激动不已,在贵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会上称赞:“黄平旧州古镇的建筑规模、数量、工艺是我在西南看到的一处,特别是街道之宽阔,足以说明它当时的繁荣和辉煌”。

旧州古建筑群不但数量多、规模大,而且建造设计颇具匠心。位于西下街北侧的朱氏居宅,上房的“吞口”间,精湛的木雕工艺集中在此体现。大门门楣饰以“双凤朝阳”,雕骑马花牙子,两旁方窗雕有“琴棋书画”、“渔樵耕读”、“天官赐福”、“福在眼前”等内容的花饰。“吞口”两侧次间长窗,也雕有“五福捧寿”图案。这些造型优美,技术精湛、刀法娴熟、线条流畅的木雕,实属古建筑雕作中的上乘。“古镇一条街”的两侧临街民宅,共18幢,其后为高封火墙“印子屋”,进数不一。印子屋独特的设计,使其内住房防火、防盗有了绝对安全,即使本宅前幢失火也无大碍。地处西门中街的仁寿宫,布局严谨,用材硕大,制作工整,技艺精湛,融艺术与功能为一体,是一组保存得较完整的古建筑。旧州古建筑规模之大,设计独特,工艺精堪。

2.旧州众多的古建筑群,古街、古巷、古码头是古代旧州辉煌历史和经济繁荣的缩影,对研究中国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有着较高的价值。

旧州座落于氵舞阳河畔。沅水之源的氵舞阳河自旧州流经施秉、镇远达湖南。旧州古驿道四通八达,由西南至平越达贵阳,由北至余庆通四川,由东北至施秉与滇楚驿道相连。旧州为水陆交通交会点,货物集散地。据《黄平州志》记载:“每天往返商船不下500只,日停泊100余只”。由两湖等地运来的货物,经马帮分运全省各地,本省的土特产又由水运至湖南、湖北、武汉、上海及国外。当时的旧州城商贾云集,生意兴隆,省外商人纷纷在旧州修建自己的会馆。如:福建商人修建福建会馆天后宫;江西商人修建江西会馆万寿宫,仁寿宫;四川商人修建四川会馆崇福宫、万天宫;湖广商人修建的两湖会馆禹王宫;江南商人修建的江南会馆江南阁等。本地商人也在旧州城街面建起自己独特的多进印子屋及经商柜台,形成旧州“古建一条街”。此外,还有修建于其间的寺、观、庙、祠。在仅1.4平方公里的城区内就有“九宫、八庙、三庵、四堂”和临街而建的民居古建筑群与那处处可见的古街、古巷、古码头,可以想象当时旧州古镇那种车水马龙的景象。

3.从历史文献研究,旧州可能是“且兰”国的国都,为研究贵州古代历史和“夜郎”相关的历史提供必要的佐证。

二千多年前,在今贵州境内曾有过两个神秘的古国,一曰“夜郎”,二曰“且兰”。通过众多史籍,可以初步推测,且兰古国故都在今旧州境内。

且兰国建制时间史无明文,但“且兰”二字早见于《汉书》:“楚顷襄王遗将庄蹻率卒循沅水而上,经黔中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而步战,灭且兰伐夜郎,夜郎迎降”。《华阳国志·南中志》曰:“以牂牁系船,因名且兰为牂牁国,分候支党传数百年”。《水经注》曰:“沅水出牂牁、且兰,为傍沟水”。清王孚镛《牂牁江辨》载曰“今黄平旧州都凹山之水,实为沅水所从出,素通舟辑,则循沅水而椓船 ,舍此别无他属也……,沅水之名,以沅州为定,则且兰、牂牁当以黄平旧州为定。”清许克家编《黄平州志》曰:“今氵舞水源于黄平旧州都凹山,然则故且兰即黄平旧州治,牂牁江即氵舞水,似为得之”。《西南夷传》载:“武帝时,乃募膏民南夷,入粟县官,而内受钱于都内,夜郎诸部之一且兰抗命不从,反杀汉使者及太守,汉次年派兵灭南越后引兵归巴蜀,行途珠隔滇道者且兰,斩首数万,遂平南夷为牂牁郡”。《贵州省黄平县地名志》载:“汉元鼎六年,平且兰,改建牂牁郡,黄平旧州为郡治所在”。《百源流史》载:“黄平旧州属且兰国,而且兰国在春秋时期已存在,直到汉初才被牂牁取代”。当地的苗、侗、革、木等少数民族称旧州为“汪坚”(意为皇帝的家)。经考证,皇城遗址建于今旧州城西北“天官寨”。因此,旧州不但有着悠久的历史,且是且兰古国的国都。

4.在近现代,旧州曾与两次历史事件产生密切的联系,一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旧州,播下革命的火种;二是抗日战争时期,旧州被确定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阵地,国民政府在美国的帮助下修建军用机场。旧州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具有一定的意义。

1934年10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长征经过旧州,同年12月28日红六军团长征也到达旧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彭德怀、叶剑英、杨尚昆、陈云、王家祥、李富春、任弼时、肖克、王震等都在旧州住过。红军在旧州召开济贫大会,并在旧州仁寿宫戏台举办文艺演出。天后宫、中全巷、万寿宫、仁寿宫等建筑的墙上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标语:“红军是民众抗日战争的主力军!”、“打倒军阀王家烈!”、“帝国主义滚出中国去!”、“工农红军是人民子弟兵”、“打倒卖国贼蒋介石!”、“取消苛捐杂税”、“工农和红军联合起来,打倒贵州军阀王家烈!”。红六军团司令员肖克住过的旧州天主教堂至今保存较好。在这座教堂里,肖克得到一张法文《贵州地图》,经传教士阿尔弗雷德·勃萨哈特口译,他亲自笔录,解决了进军中不了解贵州地理情况的困难。勃萨哈特也随红军长征辗转了560天,成为红军长征中的两个外国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因战事的需要,国民政府在贵州、湖南、重庆等地修建大量的军事设施,包括飞机场、兵工厂、军事学校、飞机制造厂等。1943年,美国的帮助下,选择在旧州修建军用飞机场,为抗战的胜利创造条件。

在革命战争时期,旧州的古建筑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研究中国革命史具有参考价值。

历史沿革

旧州镇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已长达2300余年。春秋战国时称且兰国,汉置 州,唐设韶明县,宋称珍州,又名乐源郡,元置元帅府,明设黄平安抚司,清设黄平千户所,后改巡检司,民国设旧州分县,建国后设区、镇,1992年撤区并乡,将原旧州镇、红梅乡、石牛乡、石板河乡合并为旧州镇。

旧州是长江支流沅江沿舞阳河上溯到黔东的一个通商码头,古时所有京广百货均由舞阳河水路泊来,至此转驮贵阳、安顺等地,而当地土特产又经此水运到洞庭湖后,分销武汉、土海、江浙一带。历代货运频繁,商贾云集,市井喧啸,经贸发达。由此也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元文化之乡。古建筑群是巴蜀、湘鄂等外来文化和宗教文化与当地民族民间工艺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相融合的产物,宫阁庙宇与玲珑古朴的古民居交相辉映。过去曾有“九宫、八庙、三庵、四阁”和2000余栋古民居,全为典型容(印)形建筑,造型壮观优美,精致典雅,别具特色,颇具规模,系黔东一座独具风格的历史文化古城。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河北工具箱
沧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