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文庙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明至清)
所在地/隶属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中大街

文庙风格

汉文化的体现

楚雄文庙虽始建于元朝,却是在明代迁建。因其特定的祭孔功能,楚雄文庙与当时的各地文庙差异并不大。彼时,楚雄地处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点,建成初期规模宏大,只是在后期渐渐有所缩小。

如今,楚雄文庙的大范围内主要由鹿城小学与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使用、管理。走过鹿小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尊经阁。尊经阁坐北向南,是整个文庙建筑群北端的建筑,往南依次是大成殿、大成门;大成殿前是天子台,周围有石栏杆,设有石台阶,台前立有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碑,两侧则是东庑、西庑;而过了大成门,两侧则是名宦祠、乡贤祠,再往南,便是三元桥和泮池,被称为“三山四海”,泮池内荷叶莲莲,五百多年前设计的三座单孔石拱桥如今仍是鹿小师生通向运动场的重要通道,东、中两桥的桥面被学校修葺一新,虽然是水泥铺面,但石块搭建的桥身和未修葺的东桥,一块块古旧的青石板和隐约可见的刻字砖石一览无遗,幽幽地说着古老的故事。文庙内古建筑对称有序,古柏参天,绿树成荫,青石板与荷叶相映成趣。

文庙为封建官署建筑,所用木材考究,得以保存至今。大成殿看似两层檐,实为一层。采用的重檐歇山顶设计也是典型的皇家建筑风格,镂空木雕,彩画均为龙、瑞兽、牡丹等寓意吉祥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大成殿大门为三合六扇门,上层镂空雕刻,中下部分为浮雕。门上雕刻的正是古老的儒家经典《大学》的前半部分的内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文庙当中,见得多的建筑材料便是木材。木材易于镂空、雕刻,已成官署、孔庙的首选。木柱子下的柱础石与起支撑作用的须弥座便是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如今历经沧桑岁月,柱础石与须弥座上雕刻的图案已经部分模糊,有所陈旧。一位对文庙、民居很有研究的业内人士说:“陈旧就对了,崭新的都是后来修的,并非原汁原味”。岁月如刀,石头也经不起岁月的张牙舞爪。

如今,楚雄文庙因多次修缮,保存至今的明代早期建筑并不多,相比而言,大成殿则保存较为完整。此外,泮池体量较大,设计合理,功能实用,形式自成一体,为明代中期建筑。

文庙现状

文庙与学校同体

现今的楚雄文庙归鹿城小学与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共同使用、管理。事实上,楚雄文庙与学校合二为一,“同体”是有传统的。1932年,创始于1906年的鹿城小学前身楚雄第一高等小学堂,迁入文庙至今。如今,鹿小已是我省一级二等示范学校。1978年,文庙西区也成立了今为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的前身——楚雄县教师进修学校。自此,文庙东、中、西便形成鹿城小学使用、管理东区、中区,楚雄市教师培训中心使用、管理西区大部分的格局,文庙中可供百姓参观的仅剩尊经阁,却也大门紧锁,门头上也多了块“图书馆”的牌子,尊经阁现在已经成了鹿小的图书馆。

而跨进鹿小的电子门,大成殿前也摆放着许多课桌椅,殿内供奉的孔子塑像旁的两边则是现代书法展。大成殿的两侧已成了鹿小的办公室和仓库。大成门内,鹿小的校长办公室与书记办公室亦对门而立,玻璃、钢筋、石灰、水泥、砖头这些现代的建筑元素已经侵入到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庙建筑群中。

文庙保护

如今鹿小采用的是封闭式管理方式。文庙已不再任由百姓自由出入,文庙虽渐渐淡出百姓视线,但并不显孤寂。书声琅琅中,文庙的保护也被文物保护工作者看在眼里。

据悉,如今楚雄文庙的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已经完毕,并已经通过省级评审,正在等着国务院通过。据当地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市教师培训中心已准备搬迁。事实上,文物管理部门、鹿小、教育部门、政府已先后多次开会协商文庙的恢复和保护,均谈及鹿小的整体搬迁问题,但是经费是个难题。鹿小的搬迁需要一大批经费,同样,文庙的恢复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透露,文庙在前几年曾有过教育部门和社会募捐所做的修复,但在施工中,没有遵循文物保护的一些相关规定和维修原则,维修水平不达标,改变了原貌,原有风格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确实,在文物的保护中,经费是大的掣肘。据一位曾担任过楚雄州文化局干部的知情人士介绍,在几年前,楚雄州文化局一年的用于文物维修的经费只有一百万元。事实上,文物修缮是一项细致而严谨的工程,需邀请有资质的专业的维修队伍,在修缮中绝对不允许破坏文物的建筑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据知情人士透露,龙江公园的民族和睦门,就是原文庙的棂星门。后因种种原因,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龙江公园时安家于此。民族和睦门正反两面分别刻着民族和睦和北浦朝烟八个大字。棂星门下方,已经由原来的石雕门柱,改成了钢筋、水泥石墩。而树立在一旁的木牌在解释“民族和睦”时也提到,“龙江公园内的民族和睦牌,始建于明朝”。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云南工具箱
楚雄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