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将军府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四批(清朝)
所在地/隶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霍城县惠远乡

简介

伊犁将军府旧址在新疆霍城县惠远城内。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旧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昔日将军府门前的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

惠远古城中心矗立着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历史上,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们都曾在此地留下辉煌业绩。林则徐率民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赖。林则徐在惠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其日记、诗抄、书信留传甚多。

历史背景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西域。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是清朝地区高官职。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1764~1777年清政府在伊犁河谷修建了惠远、绥定、宁远、拱震、塔勒奇、广仁、瞻德、熙春、惠宁等城,历史上称为伊犁九城。1871年,沙俄大举进犯伊犁,占领并彻底破坏了惠远等九城。1881年清政府收复伊犁。1882年在旧城西北7千米处重修了现今的惠远城。城内有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领队大臣衙署、绿营兵总公署、现事同知和抚民同知衙署等建筑。街市繁华,有“小北京”之称。至1912年辛亥革命,其间历时150年,共有33人,48人次提任过伊犁将军之职,其中颇有建树、影响较大的有明瑞、阿桂、松筠、长龄、奕山等。1884年新疆建省后,此城的重要性大减,地位一落千丈。辛亥革命后,伊犁镇守使曾驻于此,但昔日景象已不复存在,今其地属霍城,但尚保存有当年惠远城的钟楼和伊犁大将军府部分遗址。2001年国家文物局投资进行了全面维修。

建筑构造

将军府旧址始建于1882年,坐北朝南。整个建筑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飞檐式人字梁平房,地上铺以方砖,墙基为条形砖,内镶以土块,房内有用木板搭成的顶篷,院内有回廊,府门楼在西面,为二层土木建筑。后部有凉亭,房檐朴素淡雅,无画梁雕刻。据史籍记载,将军府除将军公台外,还有印房(机要文件)、册房(图书)、粮饷处、营务处、驼马处、功过处,共有6个机构。

主要建筑有军府大门,将军府正殿,将军亭、东西营房、客房、书房等。大门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台明及踏跺用条石砌筑,现已不存。大门东西两侧耳房,为硬山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结构,装修为新式门窗。东西营房为单檐硬山瓦卷棚顶建筑,面阔十四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前檐外其余各面以墙体围护,下槛及两山墙前后墀头使用砖,其他部位均用土坯砌筑,室内用8组土坯墙隔成大小不同九个室。书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后出廊。两山墙体后墀头及下槛使用条砖,廊间墙做拱卷门。客房,面阔五间、进深6.3米,高5.45米,前出廊。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高7米,前、后出廊,单檐歇山布瓦顶建筑。办公室,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高5.2米,前出廊,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梁架均八檩,用四柱。住室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两山墙体前后墀头及下槛使用条砖,廊间墙做拱券门。

景区介绍

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旧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昔日将军府门前的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

将军亭

走进四合院式的伊犁将军府,一股沧桑与厚重的气息迎面而来,而一墙之外,街道上奔跑的出租车、铃儿叮当响的马的,往来的人声,与浸透着历史气息静默的将军府,构建出动静鲜明的两个时空。墙外,美发店、音像店,小店林立,时尚的现代小店里,传出的流行音乐飘进墙里,百年沧桑的将军府依旧沉默以对,便让人心生遐思,古老与现代如何在精神层面和谐相容与共生。院子里,正是绿意盎然,花明柳绿,桃花、杏花、苹果花竞相开放,走近,馥郁的花香沁人心脾。路旁高高的白杨,在微微的风中挥舞着新绿,片片新叶发出细碎的婆娑歌吟,心中便萌生出这样一个念头,将军府犹如一个沧桑的老者,在岁月里守望来了新一轮的春天。

经过修葺一行的文庙前有一棵200年历史的榆树,要两人合抱才能抱住,枝繁叶茂,向四空漫伸的枝叶犹如铺开的巨大扇冠,与文庙无语相守。文庙的“人”字檐上是“一龙五兽”,龙在五个坐立的兽后面,它们依次竖着排开。五兽坐势似犬,却又不是犬,看不出是何动物。衙署是参赞大臣办公的地方。建筑风格依旧是清代将军府所在时的模样,只是在修缮时运用了一些现代的材料,但保留了复古的主调。进入大堂的院落,便顷刻感到森严持重的气势,大堂是伊犁将军办理重大案件的地方,一些重大的案件,将军都要在这里问案审理。大堂前有两尊石狮俯卧雄视。除了圆溜溜的黑眼睛,乌红的大嘴,全身其它地方是漆黄色,在头顶和身上一些部位被百年的风雨冲刷后露出了原来的灰石本色。

后庭下马亭

石狮在雕刻的过程中,融汇了南方石狮的细腻形态与新疆雕刻的粗犷技巧特点,逊略于一般北方石狮的凶猛威历,显得淳朴、笨拙,但与大堂相伴,便有了一种浓郁沧桑与威严四仪的氛围。在石狮的身后,各有两棵古榆树,鸟儿在枝头鸣转,据说已经有120年的历史,将军府在惠远新城建立前,它们就在这里了。顺着大堂前的道路前走,两边是东西营房,这里曾经住着守卫将军的侍卫军。东西营房前各是一排高耸的白杨,县文管所所长蔡东文说,原来这里也是榆树,解放后,解放军部队入驻后在这里种上了白杨。白杨树尽管笔直挺拔,但总让我感觉削弱了将军府的古老与厚重。在大堂的左前方,一字立着三块石碑,这是清朝时期,与沙俄的界碑,而上面的标记已经看不清楚了,只能在一块石碑上模糊看到一个鹰的图案。大堂的后院是后花园,遗留着一个亭子,清时的风骨,古韵犹在,六根朱红的柱子,撑起亭顶,亭檐朴素淡雅,没有雕刻画梁。倒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它已经有些不够结实了,被今人用六根细园木支撑着。亭的顶上布满了青苔和散落的鸟羽,也许是风把它们带到了这里,在此安了家,它们给苍老的亭子增添了新的生命的印记。

“人羊犬狮”

在伊犁将军府的院落中,有两具样子很奇特的石狮子,它的头像羊毛,耳朵像狗,鼻子又高又大又有点像俄罗斯人的大鼻子。这种模样奇特的石狮子叫“人羊犬狮”,在伊犁河谷共发现十几具,因史料上没有关于石狮子的任何记载,当地曾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说新疆距内地太遥远,当时的石匠没有见过狮子,他们就靠想象来设计,因当时沙俄侵犯伊犁,伊犁人憎恨沙俄人,为了丑化沙俄人,石匠们在设计将军府院内的石狮子时,就故意将石狮子设计成了羊头、狗耳,鱼眼、鹿尾,俄罗斯人大鼻子的模样。用意是蔑视沙俄人,将他们塑造成看门狮子狗。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苏工具箱
南京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