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霭庭旧居

建议游玩时间
2 小时
所在地/隶属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南玉井巷4号

廖霭庭,青海西宁人。曾任三原富民织布厂厂长,西宁市商会监察委员、常务委员。建国后,历任西宁康尔素乳品厂经理,青海省工商联主任委员、省商业厅副厅长,青海省第四至六届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常委。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是第二至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廖霭庭旧居建于1945年,是一栋具有浓郁老西宁特色的民居。 在院落门口,一块“廖霭庭旧居”的牌子悬挂在青砖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种青砖在老西宁民居中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这种厚约两厘米、宽四十多厘米的青砖被烧制完毕后,还要浸泡在水中,待完全渗水后打磨取平,因此,虽然已历经了60多年的风雨,抚摸青砖时,手感依然十分细腻、平整。厚重的朱红色大门彰显着主人的身份与品位,这是一座四合院带偏房式的古建筑民居,北正房阁楼、东西耳楼、东西厢房及过庭、大门等建筑。然而,谁能料到,推开这扇朱红大门,里面竟然有一番“古朴与时尚兼容并蓄”的现代气息呢!进入廖家,必须要经过一条石砌小路。再次沿着这条甬道缓步前行时,甬道两侧墙面上下两排的精美砖雕,更是令人赞叹不已。菊花、梅花、葡萄、石榴、牡丹,或方形或扇形的造型为墙面平添几许生机,这些图案都是当时民居装饰常用的图案,寄托着主人追求富贵、平安的美好愿望,而如此大量地使用砖雕,也是廖霭庭家经济实力的一种体现。宅院建筑砖雕艺术高超,图饰花纹繁多,部分釉花纹瓷砖铺地,可见,这是一座多么时尚的建筑。有前后两个院子,前院小后院大,前院可能是车院,大门开在东南面,坐北朝南,车马可以进入前院,前院的东北角是进入后院的二门,后院十分干净、宽敞。南房内名画古玩、陈设十分考究。二层主楼,木栏杆、东西房的木式框架结构、青砖雕花、东西角楼、照壁、院内花园等都保持了原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院内的那口古‘玉井’,被保存至今。整体建筑色彩呈现暗橘红色,木雕精美,布局合理,为西宁民国时期的典型民居。

在新中国成立前,廖氏家族经营的商号在西宁是一枝独秀;解放后,廖霭庭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带头开门营业,恢复市场秩序,为青海的工商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青海第一家奶粉厂的创办者,就是廖霭庭。

1951年,廖霭庭去杭州参加物资交流会,并考察了上海市近郊的20余家中小型企业,通过参观学习,他看到食品加工业是社会的一大需要。青海奶源充足,创办乳品加工业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他便决定筹建利民食品厂。资金筹集、聘请技术人员、订购机器等,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时,却面临着厂房没有下落,在没有办法可想的情况下,廖霭庭决定腾出自己在南玉井巷的住宅作为厂房。那是新建的前后两院,居住着廖家三兄弟40余口的亲眷。为了尽快改建车间、安装机器,争取早日开工,1953年农历3月,廖家大小从新居迁出。为了节省工厂的费用支出,搬家时将一些有用的桌椅板凳无偿留给厂里使用,前后两院住宅共40余间既没有作价入股,也没有收取租金,毫无代价地作为修建厂房之用。

半个多世纪后,遥想当年一辆辆运牛奶车穿梭在玉井巷口,一桶桶鲜奶源源不断地从农村牧区运到这里,伴随着轰鸣的机器,青海历史上的第一批优质奶粉从这里走进了市场。直到1954年冬,利民食品厂与迁到西宁的上海康尔素乳品厂合并,并迁到了西宁市的小桥大街,这座院落才告别了青海乳制品业的特殊使命。时代进入21世纪,在周围高高低低的大楼簇拥下,廖霭庭旧居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以“我省民国年间仅存的一处青海特色老民居”的身份,以深重的历史积淀和辉煌的昨天,宛如一部凝固而极具动感的史志,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情感。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天津工具箱
和平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