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七批(1946年)
所在地/隶属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昌盛街优干胡同6号

历史沿革

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建于1917年,1969年按原貌翻修。

1946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由哈尔滨移驻双城。当时前线指挥部成员有林彪、罗荣桓、彭真、肖劲光、刘亚楼、周保中、谭政、李运昌等。前线指挥部在双城期间,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指挥大小战役、战斗多次,其中著名的有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松花江以南)、四保临江(今临江市)、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等,辽沈战役作战方针亦形成于此,为解放东北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团旧址被强拆。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警备连旧址、卫生所旧址,东北民主联军独立团旧址和独立团炊事班旧址,以及刘亚楼故居都曾挂有“不可移动文物”的警示牌。

8月25日下午,双城区文体广电局郑局长对记者表示,被拆文物周边正在进行东北隅一期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在这个棚改项目启动前,文体广电局已经向规划部门和建设部门发函,说明不可移动文物情况。

哈尔滨市城乡规划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称,该棚户区改造的相关规划是由双城区规划部门负责,并未向市规划局报送。

建筑结构

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外有青砖围墙,东西长90米,南北宽64米,占地面积5760平方米。院内共有青砖灰瓦顶木结构硬山式房屋35间,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三合院,西院为四合院,两院之间有月亮门相通。东院为前线指挥部及后勤保卫人员住所,西院为司令部直属机关和通讯枢纽部,有直通党中央和前线各纵队的电台12部。

旧址由于年久失修,西院的东西厢房墙壁已倾斜并出现裂缝,整个旧址共发现裂缝108处,所有的檐柱、额枋等木构件的油漆已大部分脱落,个别地方已腐朽,严重危害了建筑的安全。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更好地发挥“四野前指”旧址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双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四野前指”旧址的保护,于1998年投资修复了该旧址,并成立了“四野前指”旧址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东院。正房的西屋摆放着当年指挥部用过的沙发、木椅、会议桌、板床等物品,墙上展陈着当年的作战地图。正房的东屋是司令员的卧室,靠南窗是一铺过去东北农村住家用的火炕,炕上铺着旧的炕席和军毯,放着一张八仙桌。

东厢房原为前线指挥部的伙食房,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将帅英雄谱”展厅。展览分“战斗英雄名录”、“将帅名录”和“团以上干部烈士名录”三个部分。

著名人物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军委授衔的将帅中有521位来自第四野战军,其中元帅2位,大将3位,上将19位,中将57位,少将440位。在战争中第四野战军有6万余名指战员献出了生命,涌现出杨子荣、董存瑞等一大批战斗英雄,立功者占全野战军总人数的28%。

西厢房原为四野前线指挥部的警卫班,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陈列室”。展示“第四野战军历史沿革”,“纵横天下建奇功---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和第四野战军重要战役、战斗、战果统计列表。

1945年,第四野战军进军东北时,有官兵11万人,到解放海南岛时已发展到153万余人,由单一步兵发展成为一支拥有诸多兵种合成的军队,在与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实施大的战斗、战役百余次,在辽沈、平津两大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队和土匪300余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一部分和华中、华南的豫鄂湘粤桂广大地区,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建立新中国立下了卓著的功勋。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黑龙江工具箱
哈尔滨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