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撖东岳庙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第六批(元至清)
所在地/隶属
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南撖村

简介

南撖东岳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至清代岳庙古建筑。位于山西省翼城县南撖村。现存建筑物主体是大殿和献殿,大殿两侧有配殿,献殿两侧为厢房。 大殿内的东岳大帝黄飞虎塑像已被毁,尚残存几处清代壁画。我国现存的东岳庙大都是明清建筑,而南撖东岳庙却要早得多,应为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前后。虽经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修葺,但大殿、献殿仍保留着元代建筑风格。屋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是古建筑上常用的一个重要构件,明清以后的斗拱只为装饰之用,而在东岳庙的建筑中,斗拱在设计上独具匠心,昂嘴前身支撑前压,昂尾与檩条相连,起到了很好的平衡支撑作用。大殿的后檐、金柱上不施普拍枋,似有肩早期的风格。砖雕工艺亦属上乘。

根据碑记

东岳庙共有二进院落,现有的大殿、献殿等建筑都属于二进院落。一进院落由山门、戏台和钟鼓楼组成,只可惜它们先后被毁,现仅存遗址。

如今的麦田,正是当年戏台所在地。南撖村上年纪的村民依稀记得戏台的样子。翼城县历史悠久、自古繁荣。在一万年前就有了新石器时期的枣园文化遗址。唐尧曾定都翼城尧都,周成王“桐叶封弟”就是封在翼城,晋国三十六代国君就有二十五代生活在翼城这片沃土上。政治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文化的繁荣,宋元时期,这里的元杂曲尤为盛行。如今,全县仅保留下的戏台就有70多座,有许多堪称精品。在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上,翼城县曹公村的元代四圣宫戏台,武池村的元代舞楼,同时上榜。作为杂曲主要发源地的平阳,翼城当年的盛景可见一斑。时光流转,岁月无情。当年的东岳庙戏台已化为乌有,但站在钟鼓楼遗址上注视前方,戏台的巍峨在脑海中隐现。大红幔布,凤冠霞衣,弦索胡琴,一代代名角在这方历史的舞台上恣情挥洒。生死离别,欢乐悲喜,人间万象,一张张脂粉油彩的艳丽面具,尽情释放着多彩的人生篇章。

夕阳西下,东岳庙消失在夜色里。

归途中,县文物旅游局局长解云霞打来电话,眼下她正在上海为文物保护和开发呼号奔走。她告诉记者,得知县里有3处文物晋升“国保”后很高兴,目前南撖东岳庙的修复方案正在设计中,专门编制文管所的工作也在积极运作。

历史就是一辆滚滚驶前的马车,我们既是守望者,也是创造者。当我们为一个元代的东岳庙保存至今而庆幸时,我们也要作好传承的准备。那就是我们的历史。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北京工具箱
平谷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