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哥尼亚沙漠

所在地/隶属
南美洲阿根廷

前言

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高原以及窄小的海岸平原,各河流发源于安地斯山,向东流入大西洋,切割成河谷,但因当地雨量不多,河流大多属于间歇河,南部有许多冰河地形如峡湾等。巴塔哥尼亚受福克兰寒流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年雨量在90-450毫米之间,年均温在6-20度,愈往南部更寒冷且雨量愈少,大多地区形成荒漠,被称作巴塔哥尼亚沙漠。

简介

巴塔哥尼亚地区几乎包括阿根廷本土南部的所有土地,面积约673,000平方公里(260,000平方哩),由广阔的草原和沙漠组成,从南纬37°伸展到南纬51°。其边界大约西抵巴塔哥尼亚安地斯山脉,北滨科罗拉多河,东临大西洋,南濒麦哲伦海峡;海峡南面的火地岛分别隶属于阿根廷和智利,通常也画入巴塔哥尼亚的范围内。

巴塔哥尼亚高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是阿根廷和南美洲的重要地区。西班牙语中,“巴塔哥尼亚”是“巨足”的意思。1519年,随麦哲伦环球旅行到达今天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附近的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皮加费塔,看到当地土著居民——巴塔哥恩族人脚着胖大笨重的兽皮鞋子,在海滩上留下巨大的脚印,便把这里命名为巴塔哥尼亚。巴塔哥尼亚高原,自然环境独具特色,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

成因

在大陆上干燥少雨的地区,植被稀疏,风力强劲,地表或者是累累粗石,或者是一片黄沙。这种干旱、多风、地面裸露的地区,一般称为荒漠。根据荒漠地区的地面形态及组成物质,可将其划分为岩漠、砾漠、泥漠和沙漠等几种类型。岩漠也叫石质荒漠,主要在干燥地区的山地或山麓。砾漠蒙语称为戈壁。它的特点是地面覆盖着大片砾石,犹如一望无际的石海。泥漠是一种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沙漠是荒漠中最主要的类型,它的特点是地面由沙性物质组成,常常是沙波滚滚、沙峦起伏。在世界范围内,沙漠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

干燥少雨是沙漠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沙漠是干燥气候的产物。浩瀚无垠的沙漠中那丰富的沙源又从何而来?一般说来,它们都是松散物质在裸露于地表之后,经长期风力搬运与分选而形成的。沙漠地区大多是由连绵起伏的沙丘组成的。沙丘形态各异,并且在风力的作用下不断移动,使一些原来不是沙漠的地区沙漠化。沙漠的发展除与气候和地面物质有关之外,在一定程度上还与人类的开发利用有关,土地沙漠化的现象已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气候特征

温暖湿润

温暖湿润、夏雨为主,南美洲是一个温暖的大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7月2℃等温线和1月8℃等温线绕过大陆南端。全洲除山地外,最冷月平均气温均在0℃以上,南回归线以北、占大陆面积主要部分的热带地区则超过20℃。最热月平均气温在南纬40°以南为 8~20℃,南回归线以北为24~28℃。各地气温的年较差很小,大陆性不显著。占大陆一半面积的南纬15°以北地区,年较差一般不足5℃,全洲最大年较差值仅16.7℃。南美洲也是一个湿润的大陆。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约占大陆总面积的 2/3,比率高于其他各洲;干旱沙漠区所占比率在具有沙漠的各洲中又是最小的。大抵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的东北和巴拉圭-巴拉那-拉普拉塔河一线以北和以东的广大地区内,除哥伦比亚东北岸、委内瑞拉西北岸以及巴西东北部内地外,年降水量均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安第斯山脉低纬东坡、亚马孙平原西部、奥里诺科三角洲至亚马孙河口的东北沿海、哥伦比亚西岸等地,则高达2000毫米以上。巴拉圭-巴拉那-拉普拉塔河以西、安第斯山以东、包括潘帕斯草原在内,年降水量介于500~1000毫米。南纬3°~30°的西岸,自秘鲁经玻利维亚以至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区和巴塔哥尼亚高原东部为少雨区,年降水量一般在 250毫米以下,其中秘鲁和智利北部的西岸最为干旱,不及50毫米。南纬40°以南的西岸又是多雨区,年 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

夏雨为主

降水季节分配属夏雨型。全洲以夏季为唯一重要雨季的地区,约占大陆面积的1/3,如将全年有雨而以夏季稍多的地区包括在内,则相当于大陆面积的3/4。上述气候特征是大陆位置、形状、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南美大陆北宽南窄,绝大部分位于北纬10°至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范围,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40~160千卡/厘米□,辐射平衡常年处于正值;在全球行星风系中,主要属东北信风带、赤道幅合上升带和东南信风带。又因安第斯山脉偏处西岸,以东广大地区地形开展,常年盛行暖湿的大西洋气团,不存在产生热带大陆性沙漠的条件。南回归线以南,大陆显著收缩,至南纬52°已近尾闾,年太阳辐射总量为80~120千卡/厘米□,辐射平衡一般也为正值;在全球行星风系中,处于信风带到西风带过渡区,冬夏海陆热力差异较小,季风环流不明显,导致气温年较差较小,大陆性不显著,从而使南美气候温湿性的特点更为突出。 南美大陆东部赤道南北广大地区的夏季多雨,与热带北大西洋气团和热带南大西洋气团随季节南北进退有密切关系。热带北大西洋气团源于北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南缘,随东北信风经过长距离的热带洋面,侵入南美大陆,性暖而湿,具有向赤道带幅合的趋势,其下层强烈受热,呈不稳定状态。7月主要盛行于赤道以北,1月因风带南移,越过赤道,以变向西北风形式可远至南回归线以南和巴西高原东南部。在其影响范围内,对流作用旺盛,多雷雨。源于南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北缘和西缘的热带南大西洋气团,也具有向赤道带幅合的趋势,秉性暖湿而不稳定,但因所经洋面狭窄,比湿相对较低。7月热带北大西洋气团北退,它随东南信风侵入大陆,影响范围扩及赤道一带甚至以北、安第斯山脉以东广大地区;1月,它的影响限于沿岸一带。 导致南美洲多雨面广的气团,还有热带太平洋气团。赤道以北哥伦比亚西岸近海为暖流所经,热带南、北太平洋气团经常在此交绥,终年多雨。极地南太平洋气团主要活跃于南纬40°以南,它与热带南太平洋气团相遇,构成极锋,给智利南部西岸带来丰沛降水。极地南大西洋气团位势也不稳定,在向北移动时,与热带南大西洋气团相遇,产生极锋,造成巴西南部和东南沿海一带的多雨。此外,安第斯山低纬东坡、哥伦比亚西岸、智利南部西岸、巴西东南沿海等地多雨带的形成,地形的抬升也起了重要作用。气候类型的组成及其特点 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大陆的位置和形状,决定了热带气候类型区在全洲居绝对优势,约占大陆面积的2/3,其中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干湿季节气候尤为突出。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四川工具箱
成都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