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瓦底江

所在地/隶属
中南半岛

地理环境

缅甸第一大河,纵贯缅甸中部,全部在缅甸境内,全长约2,170公里(1,350哩)。从江源至众多的江口,江水完全在缅甸境内奔流。流域总面积约411,000平方公里(158,700平方哩)。伊洛瓦底江年均径流量约4860亿立方米。河谷成为缅甸历史、文化与经济的中心地带。伊洛瓦底江是缅甸内河运输的大动脉,自密支那以下1,730公里间皆可通航。河谷平原为缅甸最重要的农业区,中游地区有油田,下游三角洲中盛产稻谷。干流沿岸主要城市密集。

作为亚洲中南半岛大河之一,河流全长2714公里,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整个流域受西部山地和掸邦高原的夹束,呈南北长条状,河口段为扇形三角洲(3万平方公里)。流域地理位置为北纬15。30'~28。50',东经93。16'-98。42'。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最大的河流,其河源有东西两支,东源叫恩梅开(Nmai Hka)江,发源于中国境内察隅附近,西源迈立开(MaliHka)江发源于缅甸北部山区,两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约50km处的圭道汇合后始称伊洛瓦底江。河流全长2714km,流域面积41万平方公里,约占缅甸全国面积的60%,在伊洛瓦底江沿岸,形成一条中央纵谷,谷地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3。伊洛瓦底江从德耶谬以下是下游河段。

恩梅开江(吉太曲),印度洋水系河流,伊洛瓦底江上源。位于察隅县。发源于察隅县东北20千米处,向东南流,在德步里西北约6千米处流入云南省,名独龙江,折向西流入缅甸,名恩梅开江,折向南流入迈立开江汇合后始名伊洛瓦底江,最后注入印度洋。西藏境内长77千米,平均宽度30千米,流域呈矩形,流域面积2150平方千米。吉太曲流经高山峡谷,水流湍急,年均流量52.8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16.7亿立方米。支流短小,主要支流目东曲长64千米。

气候

伊洛瓦底江流域分属亚热带和热带雨林气候带,全年分为3季:3-5月为暑季、6-10月为雨季、11-12月为凉季。1月份气候最低,平均20-25℃;4月份最热,平均25-30℃。流域内降雨量丰富,三角洲和北部降雨量2000-3000mm;中游平原雨量少,为500-1000mm。7月份降雨最多,12-3月为旱季。

地形

伊洛瓦底江由恩梅开江与迈立开江汇流形成。两条支流均发源于缅甸北部北纬28°附近僻远的高山冰川。东面支流恩梅开江发源于朗格拉(Languela)冰川,水量较大,但由于水流湍急而实际不可通航。西面支流迈立开江坡度较缓,有些河段可以通航,不过时为激流险滩所中断。汇流处以南约48公里(30哩)为密支那(Myitkyina)。流域地势呈北高南底,地貌特征为北部高山峡谷,西部崇山峻岭,东部高原,南部低洼平原。伊洛瓦底江谷地介于西部山地和掸邦高原之间。谷地中有火山熔岩地形残迹,部分地区为伊洛瓦底江、钦敦江、锡唐河的冲积平原,可分为上游谷地、中游谷地、下游谷地和三角洲、勃固山地、锡唐河谷等五个小区。上游谷地多山地,中游谷地平原上有突出的小山丘,下游谷地平原较窄,到三角洲附近渐宽。

两侧为61~91公尺(200~300尺)高的峭壁。江水在曼德勒以北约97公里(60哩)的抹谷(Mogok)流入第三条峡谷。在杰沙(Katha)与曼德勒之间,河道奇直,几乎流向正南,只是在卡布韦特(Kabwet)附近,一片火山岩造成江流猝然西折。在皎苗(Kyaukmyaung)流出第三道峡谷后,江水沿宽广、开阔的河道流经中央干旱带--古代文化中心地带--这里大片地区由冲积平原组成。江水从曼德勒(前缅甸王国的首都)猛然西折,然后弯向西南,与亲敦(Chindwin)江合流,此后继续朝西南方向奔流。伊洛瓦底江在与亲敦江合流后继续蜿蜒奔流,穿越人口稠密的干旱带,到达仁安羌(Yenangyaung),此后大多南流。其在下游敏巫(Minbu)与卑谬(Prome)之间流经一段狭窄的河谷,两岸为森林覆盖的山岭--西为阿拉干山脉的峰岭,东为勃固(Pegu)山脉的峰岭。

在密支那与曼德勒(Mandalay)之间,伊洛瓦底江流经3条明显的峡谷。密支那下游约65公里(40哩)为第一条峡谷。江水在八莫以下骤然西折,撇下八莫冲积盆地,切割石灰岩形成第二条峡谷。第二条峡谷最窄处约91公尺(300尺)宽,两侧为61~91公尺(200~300尺)高的峭壁。江水在曼德勒以北约97公里(60哩)的抹谷(Mogok)流入第三条峡谷。在杰沙(Katha)与曼德勒之间。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可以说始于兴实达(Henzada)以上93公里(58哩)处。三角洲的顶点,距呈曲线的、面对安达曼海(Andaman)的底边约290公里(180哩)。三角洲的两边由东面的勃固山脉与西面的阿拉干山脉的南部末梢组成。三角洲最西面的分流为勃生(Bassein)河,最东面的河流为仰光河,缅甸都城仰光就建在其左岸。

水文

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的流量在1年中起伏很大,这主要是由于6~9月间的季风雨影响,同时也因夏季冰川急遽融化,进一步增加了流量。三角洲顶端平均流量在2,300~32,600立方米/秒(82,000~1,152,000立方尺/秒)之间;年平均流量为13,000立方米/秒(460,000立方尺/秒)。最低水位出现在2月份,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份。伊洛瓦底江实测最大流量为64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1306立方米/秒;各控制站实测的平均含沙量0.62ks/立方米,年平均输沙量3.0亿t。伊洛瓦底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860亿立方米,其中缅甸境内4550亿立方米,约占缅甸全国河川径流量的40%。伊洛瓦底江水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北部高山峡谷,水位落差大;其主要支流钦敦江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水系组成

干流水系

圭道至曼德勃是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河段,先后穿过60km长的第一峡谷、23km长的第二峡谷和27km长的第三峡谷;从曼德勒至德耶谬是中游河段,这里是缅甸降水最少的地区,年降雨量在500--1000mm,是全国著名的干燥地带。早在1000年前缅甸的中古时期,人们就在这里筑堤坝修渠道,引水灌溉,种植水稻,中游平原依然产芝麻、花生、棉花和烟草,这里也是缅甸重要的养牛区;从德耶谬至人海口是下游河段。德耶谬至缅昂是下游谷地,缅昂以南,伊江呈伞形分成多支汊河流入安达曼海,形成著名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主要支流

伊洛瓦底江主要支流有大盈江、瑞丽(Shweli)江、钦敦(Chindwin)江、米坦格(Myitnge)江、穆(Mu)河、尧(Yaw)河以及蒙(Mon)河等。其中钦敦江是伊洛瓦底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缅甸克钦邦拉瓦附近,源头叫塔奈(Tanai)河,先由南向北流,继而转向西南,先后接纳乌尤(Uyu)河、曼尼普尔(Manipur)河等支流后,在帕科库附近注入伊洛瓦底江。全长840km,流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该河水流湍急,多瀑布,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

右岸主要支流有亲敦江、穆(Mu)河和蒙河,左有大盈江、瑞丽江、南渡河(米坦格河)、荣河等。

其它支流有萨蒙河、穆河、蒙河、马达雅河、班朗河、昌马基河、伊辛河等。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广东工具箱
佛山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