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荔子碑

别名
三绝碑
门票参考
10元/人,儿童5元/人
开放时间
09:00~16:30
所在地/隶属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柳侯祠内

基本介绍

荔子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侯祠内。堂中并立的两块“荔子碑”最引人注目。右边的是宋代原件,左边的为仿宋清朝复制品。该碑为宋刻。由于刻有韩愈的诗篇,是苏东坡的书法,内容是柳宗元生平事迹,又称“三绝碑”。


历史沿革

“荔子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柳宗元病逝于柳州刺史任上后三年,柳州市民于罗池旁建立庙宇(时称罗池庙即今柳侯祠)以缅怀祭祀柳子在当地的政绩。次年春,韩愈于京师长安闻讯,欣然命笔撰写了《柳州罗池庙碑》一文以悼念亡友柳宗元。碑文附作《迎享送神诗》(即荔子碑文)。这首诗仿《楚辞·九歌》体而成,配以乐曲以为柳州人士祭祀时迎神送神(柳子菩萨)歌之。时中书舍人史馆编修沈传师挥毫书写碑文及诗,一同刻字于罗池庙中。冬去春来,两百多年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又欣然泼墨独选其诗而书。南宋嘉定十年(1217),苏轼之作被刻碑于罗池庙。于是,这块珍奇的“三绝碑”得以面世。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永州司理刘可勤见读碑文,敬慕柳子其人其文,遂令人摹刻于永州柳子祠(即今柳子庙)中。自此,永州人士祭祀柳宗元也有诗文可读唱了。

清顺治十四年(1657),在历经兵燹而成瓦砾的柳子祠废墟上,湖南分守道黄中通与永州知府魏绍芳捐俸鸠工,重修庙宇时,为让“蕉黄荔丹复起”,遂将荔子碑原本重新刻于石上,复以旧观。至清同治五年(1866)满州人廷桂任永州知府后,搜访柳宗元在永州的行迹时,获见了柳宗元游华严岩的题刻。其时荔子碑因历经两百多年风雨沧桑且为无赖所摧而字体湮灭不堪观读。正当他遗憾无法复刻此碑只有“独任其剥落”之际,喜得碑文拓贴本,于是嘱人立即复刻“荔子碑”。为避免其再遭旧灾,创意将原为整块的碑文分刻于四块精选的青石之上并将之嵌于庙宇西墙边。为给后人以交代,这位开明的知府又将自己所题书的“跋”一并刻于“荔子碑”正文之后。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荔子碑”。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苏工具箱
苏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