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花博园

别名
宜春市宜春花博园景区
旅游景区级别
4A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湖田镇

基本介绍

宜春花博园于2010年12月28日开工奠基,2012年10月1日开园,花博园位于宜春城区西侧----湖田镇,距市中心3公里,紧靠明月山机场A线,与多条交通主干线相接,交通方便快捷。花博园北侧为自然山体,东侧为江轴生活区,南侧为明月山机场A线,西侧为自然山体。

景点景观

宜春花博园于2010年12月28日开工奠基,2012年10月1日开园,花博园位于宜春城区西侧----湖田镇,距市中心3公里,紧靠明月山机场A线,与多条交通主干线相接,交通方便快捷。

花博园北侧为自然山体,东侧为江轴生活区,南侧为明月山机场A线,西侧为自然山体。

花博园建设选址在城市边缘地带,属乡村用地,地形格局为山地丘陵。场地东侧有部分待拆迁民房,北侧、西北侧及东北侧为山地,生态植被效果较好 ,西南侧为砖厂,目前在使用,规划搬迁。现有三条道路通过园区,宽度约为5米,多以碎石为主,局部为水泥路面。园区内现有一条小溪、两个小水坝及三个大水塘。总体来看,园区土地现状利用比较单一,需要按照花博会需求进行规划和调整。

实用信息

宜春花博园在10天的会展期间,将被分为花博轴线景观区、江西风情园区、生态览胜区、设计师及园艺师展园区、宜春八景区、日月湖景观区、花博园管理区、绿色休闲长廊区、停车区、花卉苗圃基地区、防灾避难区、生态保育科普观光区等12个功能区。

花博园共设5个出入口,其中包括1个主出入口,2个次出入口、1个管理专用出入口、1个紧急出入口。

园区道路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内、中、外三个环线、人行次游线和支路。

外环线——此环实为半环,长2897米,路面宽5米。与中环相连,成为整环。半环主要功能为防火通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原生态游览通道,登山通道及紧急救助通道。

中环线——为人车混行主干道,长2433米,路面宽7米。设置8个观光电瓶车站点,分布在次入口和展区组团的连接处,方便游客上下换车。

内环线——为人行主干道,沿中部山体的山脚形成游览内环线,长1257米。路宽6米,内环线同时也是花博园区的景观环廊。

人行次游线——串联各个展览组团的主要游览线路,并实现内、中、外环的连接,长3200米,宽3米。

支路——连接每个组团内部各个景点,方便游客到达每一处游览体验点的道路,采用生态材料铺装。长2800米,宽1.5-2米。

游客进入花博园,可以体验不同的游览方式,既可步行游览园区,也可选择乘坐游览车游园。游览车将围绕中环线进行双向行驶,环线上设置8个站点,船也是宜春花博园的交通工具之一,环中心湖设置4个码头,分别位于中心湖的四周。设置6条左右、用不同主题包装的创意花船,全天候在4个码头穿行。

宜春花博园的景观结构为“一轴、两带、三环 ” 一轴:即中心景观轴,该轴线连接了入口广场、主题大门、花博桥、花博广场、花博大道、花仙望月、五大城市名片、历史名人廊道、赏花赏月楼等重要节点,集中表现了花博会主题和宜春的人文、历史、文化;另外景观轴线往北延伸,至全园最高点—抱月楼,在景观视线上一统全园。

两带:为东西两侧溪流景观带,溪流顺着山谷地形层层跌落,结合月亮文化与周围美妙的景观将游人带入如诗如画的境界,最终汇入日月湖。

三环:三条环形景观均以道路为串接介质,通过不同的景观节点,形成完善的景观体系、一致的文化主题。

宜春花博园绿地系统主要以山体、建筑、道路、水系为骨架进行设计,分为:草地、林地、花卉用地、湿地等类型。

沿环路和在园内的浅山等地遍植树木,以江西乡土树种和宜春特色植物为主,营造郁郁葱葱的整体环境。植物品种如华木莲、山茶、樟树、桂花、杜鹃、罗汉松等。

为了打造生态驳岸,营造人性化、可亲近的滨水休憩环境,花博园的水岸规划为砌石、草地和湿地;规划一处较大面积的湿地,设立亲水木道,突显宜春花博园的生态优势;

园区内建筑风貌采用现代中式风格,融古典与现代造景于一体,一方面对历史进行传承,另一方面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新时期的发展,简洁明快的线条,朴素而又高雅的色调诠释着花博园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我们还对旅游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系统、生态环境及卫生系统、导览与标识系统、灯光体系等提出了设计原则及规划要点。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西工具箱
宜春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