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适宜季节
全年
遗产项目编号
1442(世界文化遗产)
所在地/隶属
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包含景点
彬县大佛寺石窟博物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张骞墓景区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克孜尔千佛洞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北庭故城遗址高昌故城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公园交河故城汉魏洛阳故城定鼎门新安函谷关景区崤函古道石壕段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

基本介绍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文化遗产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现存公元5至13世纪建造的198个佛教窟龛,7000余身泥塑造像,1000多平方米壁画和瑞应寺、舍利塔等遗存。麦积山石窟以其明显反映中国佛殿建筑形象的石窟形式及最早期的经变画成为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转折性阶段的重要遗迹。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始凿于西秦,现存窟龛185个,雕像776尊,壁画912平方米,石刻题记62处。炳灵寺石窟因高达27米的171窟大佛和169窟6号龛保存的迄今在中国佛教石窟寺内发现的最早的“建弘元年”墨书纪年题记(420年)而闻名。

锁阳城遗址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城址年代约为公元7至13世纪,可能为唐代瓜州城故址。主要遗存包括锁阳城城址、农业灌溉渠系遗迹、锁阳城墓群和塔尔寺遗址。城址周围有墓葬2100余座,以唐代墓葬为主。出土文物有三彩马、驼、俑、镇墓兽、丝绸、瓷器、钱币等。

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d敦煌市与瓜州县交界处,是汉代驿置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传递各种邮件和信息,迎送过往使者、官吏、公务人员和外国宾客。遗址面积22500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4675平方米。遗址包含汉代悬泉置的完整建筑群落遗迹,出土文物包括简牍文书、帛书、纸质文书、丝织品、农作物等7万余件。

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地处戈壁荒漠,主要包括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汉长城边墙及烽燧遗址(包括20座烽燧、18段长城边墙遗址),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在长约45公里、宽约0.5公里的区域内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出土文物包括2400余枚简牍文书和丝织品、兵器、积薪、大苣、屯田工具、粮食、陶器、漆器等。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汉长安城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西汉都城最重要的宫殿。宫城平面近似正方形,面积4.8平方公里,包括未央宫等40余座建筑。该遗址是汉通西域的决策和指挥中心,见证了汉长安城在丝绸之路发展历程中兼具时间及空间上的双重起点价值。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

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公元7至10世纪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唐长安城的代表性建筑遗存,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是唐代帝王常住的主要宫殿,遗址总面积3.42平方公里。该遗址以中轴对称的宫殿整体格局、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遗存展现出明确礼制特征,见证了唐代农耕文明鼎盛时期的发展水平以及唐王朝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

彬县大佛寺石窟

彬县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始凿于6世纪,现存石窟116个,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该石窟是盛唐时期唐代都城长安及周边地区中国式佛教石窟艺术的重要遗存,其唐代大佛雕塑以阿弥陀佛取代释迦摩尼形象,展现了佛教东传至中原后的中国化。

张骞墓

张骞墓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是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墓葬,与丝绸之路开辟这一东西文化交流的重大世界性历史事件密切关联。该墓自汉以来,历代文献均有著录,沿革明确。1938年,西北联大对张骞墓墓道进行了初步发掘,出土刻有汉隶“博望造铭”封泥,及灰陶片、瓦罐、汉五铢钱等文物,从考古学上证明了该墓的真实性。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又名慈恩寺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通高64.5米,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为保存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和舍利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教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传入中原地区并中国化的典型物证。

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又名荐福寺塔,始建于8世纪初的唐景龙年间,为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呈方形,为十五级密檐式砖塔,现残高43.395米。小雁塔所在的荐福寺是唐代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佐证了佛教自印度东传的历史,也见证了佛教在唐代长安的流行。小雁塔密檐砖塔的建筑形式是佛塔这一佛教建筑传入中原地区早期的珍贵例证。

兴教寺塔

兴教寺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新罗弟子圆测的舍利墓塔,展现了佛教沿丝绸之路传至长安后的发展及其对朝鲜半岛的影响。3座塔呈“品”字形排列于兴教寺院内,玄奘墓塔居中,弟子墓塔陪侍左右,其中玄奘墓塔建于669年,通高约21米,底层北壁嵌唐开成四年(839年)“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一方,记述了玄奘诞生、出家、受戒、取经和译经的过程。

汉魏洛阳城遗址

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该遗址代表了东汉至北魏历代中原王朝的文明与文化特征,见证了北魏时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大融合所促生的独特城市文化,展现了城市形制的跨区域、跨时间交流,展现了佛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和本土化过程。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

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主要遗存包括定鼎门门址、城墙遗址、天街遗址、里坊遗址、水系遗址。该遗址是丝绸之路鼎盛时期东方起点城市洛阳城的代表性遗存,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并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主要包括东西向坐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以及关墙外向南北两侧延伸的长墙遗迹,该遗址见证了汉帝国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防御制度及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主要包括石灰岩质古道路面、路旁蓄水设施。崤函古道是汉唐时期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城交通要道的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长期、长距离交通保障系统的珍贵物证。

克孜尔尕哈烽燧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是西域地区丝绸之路交通沿线诸多烽燧中至今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代表性烽燧,见证了汉帝国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烽燧制度及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克孜尔石窟

克孜尔石窟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开凿于公元3至9世纪,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现存洞窟349个,壁画近1万平方米。它以独特的洞窟形制和壁画风格,揭示出佛教经西域地区由西向东的传播轨迹,以及在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土化过程即龟兹风格。

苏巴什佛寺遗址

苏巴什佛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市,时代为公元3至10世纪,主要包括库车河东、西岸的两片佛寺遗址群,展现了丝绸之路上古龟兹地区长期作为西域佛教传播中心的历史。该遗址出土的丝织品、古钱币、器物和文书佐证了丝绸之路古龟兹地区发生的多种文化和商贸交流。

高昌故城

高昌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4世纪吐鲁番盆地第一大中心城镇,包括外城、内城和“可汗堡”,城址内分布有大量宗教建筑遗址和房屋遗址。高昌故城见证了汉唐等中原王朝通过设置郡、州县等建置对丝路开创与繁荣所起的重要推动和保障作用,展现了城市文化、建筑技术、多种宗教和多民族文化在吐鲁番盆地的交流与传播。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时代为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4世纪。主要遗存包括城址、沟北墓地和沟西墓地,以及城址和墓葬中的大量出土文物。交河故城见证了唐帝国“都护府”等边疆管理模式及其对丝路交流的重要保障,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有关城市文化、建筑技术、佛教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北庭故城遗址

北庭故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时代为公元7至14世纪,是天山以北地区的重要军政中心和交通枢纽。该遗址主要包括北庭故城城址、城址西部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北庭西寺)两部分,见证了唐帝国“都护府”等边疆管理模式及其对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保障和古代西域地区高昌、回鹘等文明。

开阿利克遗址

开阿利克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卡鲁克国首都,遗址时代为公元8至13世纪,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贸城镇。

塔尔加尔遗址

塔尔加尔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遗址时代为公元8至13世纪,是伊犁河流域的重要贸易城市,见证了该地区在中世纪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联系。

阿克托贝遗址

阿克托贝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遗址时代为公元7至13世纪。该遗址地处楚河和塔拉斯山谷的游牧与农耕文明交汇地,是丝绸之路上的大型贸易和工艺城镇,同时也是七河地区的文化中心。

库兰遗址

库兰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遗址时代为公元6至13世纪,是楚河流域的重要贸易城市,天山山脚进入塔拉斯河谷的游牧与农耕文明交汇地。

奥尔内克遗址

奥尔内克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遗址时代为公元8至12世纪,是塔拉斯河流域的重要贸易城市。该城作为突厥部落兴起,后发展为丝绸之路上的城市。

阿克亚塔斯遗址

阿克亚塔斯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遗址时代为公元8至14世纪,是塔拉斯河流域的重要贸易城市。阿克亚塔斯考古建筑群是建筑风格远距离传播的例子,建造时有阿拉伯建筑师的参与,带有中东建筑传统和典型风格。

科斯托比遗址

科斯托比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州,遗址时代为公元6至12世纪,是塔拉斯河流域的重要贸易城市,七河地区西南的文化、商业和制造业中心。该遗址所有建筑均可追溯到公元9至10世纪,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塔拉斯河谷城市的文化和商业关系。

卡拉摩尔根遗址

卡拉摩尔根遗址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遗址时代为公元9至12世纪,是伊犁河三角洲流域的保障性城址和丝绸之路巴尔喀什部分的重要中转站。丝绸之路自此向西通往哈萨克斯坦中心地区,然后到达东欧。

碎叶城(阿克·贝希姆遗址)

碎叶城(阿克·贝希姆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是公元7至10世纪楚河谷的重要中心城镇,西突厥、突骑施汗国和葛逻禄汗国的首都,在中亚政治历史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曾是唐朝的主要边境要塞——“安西四镇”之一。

巴拉沙衮城(布拉纳遗址)

巴拉沙衮城(布拉纳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建于公元10世纪,是中世纪时期楚河流域最大的城市之一,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贸中心。该城拥有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城中陶制供水管路长达数千米。布拉纳塔为该遗址唯一保存至今的建筑,建于公元10至11世纪,现高24米,具有军事瞭望塔的功能。

新城(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

新城(科拉斯纳亚·瑞希卡遗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遗址时代为公元6至12世纪,是楚河河谷和天山地区最重要的中心城镇之一。该遗址的宗教和民间建筑融合了突厥、印度、粟特和中国文化,展现了祆教、景教和佛教的传播,是见证丝绸之路发展轨迹的重要遗存。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北京工具箱
昌平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