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灵丹霞地貌地质公园

炳灵丹霞地貌地质公园
别名
炳灵丹霞地貌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级别
国家级(2011年第六批)资格
所在地/隶属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杨塔乡

“炳灵丹霞地貌地质公园”位于甘肃永靖县城西南部杨塔乡,距永靖县城35公里,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83米。园内保留着大量形成于白垩纪时代的丹霞地貌和唐、明、清等历代佛家石窟及庙宇。其地质特征是白垩纪紫红色细砂岩堆积而成的丹霞地貌。

基本情况

“炳灵丹霞地貌地质公园”位于甘肃永靖县城西南部杨塔乡,距永靖县城35公里,总面积26.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783米,游览路线总长8公里。园内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保留着大量形成于白垩纪时代(距今约1.2~1.44亿年前)的丹霞地貌和唐、明、清等历代佛家石窟及庙宇。炳灵丹霞地貌地质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黄河三峡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7年被甘肃省国土资源厅批准设立。

地质特征

炳灵地质公园是白垩纪紫红色细砂岩堆积而成的丹霞地貌,保存了大量的造山带构造珍贵的地质遗迹,蕴藏着丰富的地球科学信息,发育峡谷、石柱、峰林、丹山赤壁、天然蚀刻象形和造型,形成了规模宏大的丹霞式地貌景观,极具地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旅游价值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的炳灵石林千峰壁立,万壑纵横,数百条支沟曲折蜿蜒,与形态各异的石峰共同组成了奇异的石林世界。由万佛谷、大寺沟、静宁沟、马龙沟四大沟组成。游览线路沿途有文成进藏、夏禹王峰、佛陀讲经、九龙和融、女娲补天、达摩面壁、飞天赤壁、一线天等景观,令人赞叹不绝。

甘肃炳灵丹霞地貌省级地质公园,为黄河三峡增添了一处极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将极大地提升黄河三峡旅游品位,对永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地质地貌

炳灵丹霞地貌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

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

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石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四川工具箱
成都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