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博物馆

别名
恭王府,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
中文名
恭王府博物馆
外文名
Prince Kung‘s Palace Museum
官网
点击查看
门票
40元
占地面积
超过6万平方米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开放时间
8:30~17:00(周一全天闭馆)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一级(文物)
所在地/隶属
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

基本介绍

恭王府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是保存较为完整且向社会开放的清代王府古建筑群。恭王府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于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公众了解清代王府的“标本”。整座王府坐北朝南,前府后园,总占地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其中南侧府邸由东、中、西三路多进院落构成,北侧花园殿堂廊阁、假山叠石皆依势而建,移步换景,一景一格,其中后罩楼、西洋门、大戏楼、福字碑被称为恭王府的“三绝一宝”。截至2018年,恭王府博物馆有藏品5万多件套,涵盖文物、古籍、当代艺术品、民俗精品等多个门类。

恭王府博物馆具有文物保护、旅游开放、博物馆建设、文化空间营造和文化产业开发五大职能。2014年被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2017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展厅展馆

清代王府文化展

展览时间:2008年8月至今

展览地点:银安殿正殿

展览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清代的封爵制度”,第二部分为“王府的建筑和规制”,第三部分为“身系国家的大清王公”。让观众从封爵制度、王府和王公的政治、军事、外交作用来初步了解清代王府文化。

恭王府历史沿革展

展览时间:2014年1月至今

展出地点:葆光室正殿

展览分为“和珅”、“恭亲王奕訢”、“私属皇室宅园”、“公共文化空间”四部分,全面介绍恭王府曾经作为和珅宅、和孝公主府、庆王府、恭王府、辅仁大学和现代文化空间的历史沿革情况。

展览同时展示:天花脊檩彩绘及地面旧有金砖。葆光室正殿天花彩绘保存完整,傅彩古雅,其中脊檩部分为清中期包袱式宋锦图案苏式彩绘,是难得一见的真迹。

恭王府博物馆馆史展

展览时间:2018年9月至今

展览地点:葆光室东西配殿

在恭王府全面开放十周年之际,全新改版的“恭王府博物馆馆史展”与观众见面。展览在葆光室东西两个配殿分别讲述恭王府博物馆的历史进程与业务建设,让馆史展成为公众了解恭王府240年历史脉络的窗口、展示恭王府博物馆从修缮队到国家一级博物馆的40年筚路蓝缕奋斗历程的平台。

《红楼梦》与恭王府

展览时间:2010年3月至今

展览地点:多福轩东配殿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描绘的荣宁二府及大观园,引起了诸多读者的探索兴趣。恭王府是我国现今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与《红楼梦》渊源甚深,红学新时期以来,更成为《红楼梦》研究的重镇。一个是“名著”,一个是“名府”,二者竟有着深远而微妙的关系。展览分为“曹家与北京王府”、“《红楼梦》与恭王府”、“大观园‘原型’之谜”三大版块,通过大量翔实、有趣的文献和文物资料,向大家述说一段不寻常的历史与文学的渊源。

恭王府宗教生活展

展览时间:2014年5月起

展览地点:后罩楼一楼无量居

展览通过历史资料、遗迹遗存照片和部分实物的展示,全面、客观地介绍了清代恭亲王奕䜣时期,恭王府内的宗教活动情况,包括府主人对萨满教、佛教及其他宗教的信仰和膜拜。

周汝昌纪念馆

展览时间:2018年至今

展览地点:牡丹园

周汝昌纪念馆从红学、书法、诗词及对恭王府的研究四个方面,以文字、图片、文献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详实精炼地展示了周汝昌先生的生平经历、治学道路和学术成就。

馆藏实力

黄花黎理石面书桌

文物名称:黄花黎理石面书桌

文物年代:明

文物简介:书桌为黄花黎木制。面心镶大理石,面下镶牙条,加罗锅枨短佬。四角方向有小牙头,每条腿上有三个不同方向的牙子,俗称“一腿三牙”,是明式家具常用的一种装饰手法。

此桌早年系德国学者艾克先生收藏之物,并收入其编著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2006年由其夫人曾佑和女士捐赠给恭王府博物馆。

黄花黎圈椅

文物名称:黄花黎圈椅

文物年代:明

文物简介:此椅通体黄花黎木制。造型简练舒展,形神兼备,堪称明代标准器。早年为德国学者艾克先生收藏,曾收入其1944年编著出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一书。2006年由其夫人曾佑和女士捐赠给恭王府博物馆。

花黎轿箱

文物名称:黄花黎轿箱

文物年代:清

文物简介:此箱黄花黎木制,做工讲究,存世量不多,有重要历史价值。轿箱是古时官员出行乘轿时携带的箱子,其特点是长条形,上部比下部长一些,目的是为了卡在轿杆之间。这类轿箱大小不同,很少完全一样,多数是根据所乘轿子的尺寸配套而制。

酸枝木葫芦纹炕琴

文物名称:酸枝木葫芦纹炕琴

文物年代:清

规格尺寸:长94cm,宽32cm,高31.5cm

文物简介:此器为酸枝木制成,称“炕琴”或“被阁”。有三暗屉,牙板为透雕葫芦纹。回纹方马蹄足带龟脚。炕琴一般设在炕的两端,与炕几的区别在于其长短差距较大。

黑漆软嵌螺钿婴戏图方角柜

文物名称:黑漆软嵌螺钿婴戏图方角柜

文物年代:清

文物简介:软螺钿即薄螺钿,取极小贝壳之内表皮,一般只有不到一毫米厚,经磨制成形贴嵌在漆器表面,形成大面积图案。特点是五颜六色、金碧辉煌,工艺难度较大,明代至清中期前较为流行,以后渐少。此柜为清代前期制品,保存较完好。

冰箱

文物名称:冰箱

文物年代:清

规格尺寸:长57cm,宽57cm,高39cm

文物简介:冰箱为旧时富贵人家盛夏于室内贮冰消暑的用具。多为柏木制,外镶铜箍,内镶铅里。箱内贮冰块,也可冷冻食物。上盖有钱纹孔,用于散发凉气。冰箱下有底座,已缺失。此类器物存世量极少,有重要历史价值。

榆木包皮边白铜双狮纹镖箱

文物名称:榆木包皮边白铜双狮纹镖箱

文物年代:清

文物简介:镖箱,榆木制。外表包铁皮,以帽钉固定。正面有铁饰件,可以上锁。前后两面以铁皮钉安双狮戏球图,周围饰云纹面叶,坚实牢固。镖箱为古代镖局为人押运货物使用的箱子,型号各异,此为其中一种。此箱集古朴、大气和精致于一身,有王者风范,存世量极少,是极难得的珍贵家具文物。

事事如意

款识:事事如意、心畬

钤印:公潜珍藏(朱文)、溥儒(白文)

捐赠人:万公潜

1949年,溥心畬渡台后,台湾方面对他不信任,于是派中统特务万公潜长期留守在溥心畬身边。相处日久,万公潜敬佩溥心畬的人品和艺术,二人逐渐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溥心畬专门给万公潜创作的书画作品大概有60多幅。万公潜退休后移居美国,1988年,万公潜被确诊患有癌症,他决定在有生之时要把溥心畬赠送给自己的书画无偿地捐献给溥心畬在大陆的家——恭王府,于是他分别给全国政协、侨联、文化部写信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得到大陆方面的赞赏和支持。1989年秋,万公潜先生远渡重洋来的溥心畬生活的故园——恭王府,亲手将自己收藏的溥心畬作品捐赠给恭王府。

寿桃

纸本立轴,纵61.5厘米,横35厘米。

款识:芳醪自有刘伶酿,献寿还求王母桃。公潜之寿心畬。

江山楼阁图

纸本立轴,纵127.5厘米,横53厘米。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开馆时间:8:30

停止检票时间:16:10

闭馆时间:17:00

(除法定节假日外,周一全天闭馆)

门票价格

40元/人

交通指南

地铁

乘坐地铁6号线,北海北站下车,B东北口出。线路1:沿三座桥胡同前行200米;线路2:沿龙头井街前行300米。

公交

乘坐公交3路、4路、13路、42路、107路、111路、118路、612路或观光3线至北海北门站下车。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大学士和珅奉旨建十公主府。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公主府基本建成。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太上皇乾隆去世后的第三天和珅获罪,正月十六(2月20日),嘉庆皇帝列和珅二十大罪,抄家籍产,正月十八(2月22日),嘉庆皇帝降旨赐和珅自尽。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皇帝将和珅宅第赐其弟(乾隆第十七子)庆郡王永璘,是为庆王府。嘉庆二十五年庆郡王永璘卒,由其子及后人居住。

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皇帝将庆王府赐给其六弟恭亲王奕訢。咸丰二年四月二十二日,恭亲王奕訢迁居此府,始称恭王府。光绪二十年(1894年)恭亲王卒,由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

民国时期

1912年,溥伟将恭王府所藏文物(除字画外),全部卖给日本山中商会的山中定次郎。

1920年左右,溥伟因复辟清王朝筹集经费及生活所迫,将恭王府抵押给天主教教会。

1937年,辅仁大学用19万法币购得恭王府。

解放后

1950年,辅仁大学由中央教育部接办,其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

1950年,于府邸部分成立了北京艺术学院。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市副市长、著名红学家王昆仑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恭王府,指出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对社会开放。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病重期间,委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同志办三件事:新建一座北京图书馆;修琉璃厂文化街;对社会全面开放恭王府。

1979年,在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的亲自关怀下,占用恭王府的单位开始搬迁,恭王府的修复、开放工作提上日程。

1982年2月,恭王府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边搬迁、边修复、边开放”的原则,基本完成了花园的搬迁工作和修复工程。

1987年,国务院确定恭王府归文化部管理。

1988年,恭王府花园对社会开放。中国音乐学院搬出恭王府。

1989年10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同志、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同志、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到恭王府视察。1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到恭王府视察,并指示尽快开放恭王府。

1997年,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就开放恭王府提出议案。12月文化艺术出版社迁出花园。

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再次呼吁尽快全面开放恭王府。

1999年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到恭王府视察并指示:“对文物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

2000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到恭王府现场办公,解决中国艺术研究院新址建设等问题。

2001年3月,谷牧同志在北京市副市长汪光涛等同志的陪同下视察恭王府,并作出重要批示。

2002年11月,恭王府管理处召开由清华大学主持的恭王府规划方案的专家论证会议。

2003年3月,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处”更名为“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

学术研究

和孝公主生平考略

内容提要:和孝公主是恭王府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她是最受乾隆皇帝宠爱的十公主,被指婚给和珅之子丰绅殷德,风光出嫁。然而随着乾隆皇帝的去世,和珅的倒台,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主安之若素,她性格刚毅,能干练达,持家有道,令人钦佩。

关键词:和孝公主乾隆宠爱刚毅远见卓识

恭王府的前身是和珅的宅第,当年和珅以营建和孝公主府的名义在此处大兴土木。和孝公主可以说是恭王府的前主人,是恭王府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有必要对其溯源穷流。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也是他最疼爱的子女,乾隆皇帝将其许配给了自己的宠臣和珅做儿媳。乾隆皇帝的爱女,和珅的儿媳,这双重身份深刻影响了公主的一生。

探秘和珅时期的花园

恭王府的前身是乾隆朝大学士和珅的宅第已被广泛认可。然而其花园的情形,却众说纷纭。杨乃济《谈恭王府》认为和珅盖了这个带花园的大宅第,可惜没有举出证据;赵迅《恭王府及花园》认为和珅的两座花园,一在海淀,一在什刹海西岸,亦惜无证据;有些人则依据恭亲王奕䜣《萃锦吟》“嗣于同治年间,邸园落成”的说法,认为花园是恭亲王奕䜣所修建。

笔者在尽可能搜集前贤今人著述的基础上,在浩瀚的史籍中寻觅雪泥鸿爪,力图还原和珅时期花园的情景,认为和珅拥有两处花园,一位于海淀,一则在和珅宅第后部,是恭亲王花园的前身。

遗址博物馆的广义与狭义辨析

提要:遗址博物馆是博物馆家族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然而在我国尚无公认的定义,在实际应用中比较混乱。其实遗址博物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遗址博物馆是用以保护和研究人类历史所遗留的非移动性文化遗产和自然界的遗迹,狭义遗址博物馆指依托考古遗址建立的博物馆。比较典型的是文物古建类的博物馆,属广义遗址博物馆,却非狭义博物馆。研究博物馆的类型区分,可以更科学地把握某一类型博物馆的特点与规律,进而有针对性的发挥分类指导的作用。

馆内建筑

大戏楼

恭王府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1862-1874),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这座戏楼是我国现存的全封闭式大戏楼。在清廷档案中,戏楼均称为“大戏房”。建筑面积685平方米,其建筑形式采用三卷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据说整个大戏楼虽为砖木结构建筑却没有用一根铁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戏楼的声音效果。大戏楼为了保证声音逼真,将戏台底下掏空后放置了若干口大缸,巧妙特殊的构造增大了共鸣混响空间,使观众身处戏楼里的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不借助任何传声工具的演员的演唱。

在牡丹院里看戏楼的外景一般,但里面却金碧辉煌。戏台两侧的两根大柱、四壁与顶皆绘满了缠枝藤萝,一片绿叶森森、紫花盛开的景象,使人有在藤萝架下看戏的感觉。棚顶悬大宫灯20盏,地下青砖铺就,20张八仙桌配上太师椅,井然有序的放置着。戏楼后壁都是浅棕色的木棂,用暗蓝色丝布做底衬罩饰。厅内南边是高约一米的戏台,戏台上方,一块金字黑匾高悬,上书“赏心乐事”四个篆体字。南部后台为演员化妆室,前为舞台,北部为贵宾及女眷看戏和休息的地方。奕訢生日在农历十月下旬,办生日堂会时需要生火,故大戏楼也被府中人称为“暖楼”。这里除了演戏之外,还是当年恭王府中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每逢府中重要人物寿终正寝,戏楼就会布满挽联、挽幢,香烟缭绕,长幅高悬,各寺僧尼相继洒经超度亡灵。

后罩楼

后罩楼位于府邸和花园的衔接处,111间房屋连成一排,达180多米长。后罩楼是国内王府类建筑中较长的楼,被形容为“99间半房子”,为恭王府三绝之一。后罩楼东部为瞻霁楼,西部为宝约楼。西端的5间房俗称“小迷宫”,这里有室内园林景观,两个楼层之间去除楼板,将亭台楼阁和假山溪流等搬进屋里。这几间室内花园将楼上楼下通连在一起,山石叠砌,可上可下,瀑布飞泻,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都非常精致。此楼前檐出廊,后檐墙上每间上各开一窗,上层为形式各异的什锦窗,窗口砖雕精细,楼梯原为木假山形。楼中间偏西一间的下层有过道门,通向府后的花园。

银安殿

俗称银銮殿,恭王府主要的建筑。作为王府的正殿,只有逢重大事件、重要节日时方打开,起到礼仪的作用。最初的银安殿连同东西配殿在内的整个院落于一九二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夜因烧香失火被毁,现银安殿院落为复建。

银安殿的形制,《大清会典》中有规定,亲王是面阔7间,郡王是5间,亲王的前墀(月台),郡王的则没有。贝勒以下正殿称堂,不设前墀。前墀环以石栏,台基高七尺二寸,郡王府基高五寸,但现存王府建筑中还未见到有栏杆的实例。

银安殿东西有配楼,各广九间,覆灰瓦。历史上,只有裕亲王府(今已不存)如此,其他王府最多面阔七间,还有更多是单层建筑,面阔五间的。郡王配楼五间。银安殿檐角上的垂脊兽为七个,郡王五个。正脊两端用螭吻,正殿中设座,高八尺,广十有一尺,修九尺,基高尺有五寸,朱裸彩绘五色云龙,座后屏三开,上绘金云龙,均五爪。郡王绘画四爪云蟒,各色花卉。正殿不设座,余与亲王府同。

银安殿继续往北是嘉乐堂,也称为神殿。银安殿往东是王府东路上的重要建筑多福轩与乐道堂。

嘉乐堂

银安殿后为嘉乐堂,是王府中路的最后一进正厅,五开间,硬山顶,前出廊。大门正上方悬“嘉乐堂”匾额。嘉乐堂是和珅时期之建筑。目前仍悬挂“嘉乐堂”匾额一方。该匾疑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但匾额无署款,无钤记,故无由证实,但和珅留有《嘉乐堂诗集》,说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亲王时期,嘉乐堂主要作为王府的祭祀场所,内供有祖先、诸神等的牌位,以萨满教仪式为主。

目前嘉乐堂已经改为展室。嘉乐堂往北是佛楼。

多福轩

此院俗称“藤萝院”,恭亲王时期称之谓“多福轩”,是王府的穿堂客厅,主要用于主人日常接待来客、亲友或前来回禀公事的下属,兼用作存放皇帝送来的礼物。

“多福轩”此匾为咸丰皇帝所题。意为幸福很多的殿堂。殿内正中悬挂“同德延禧”匾额,意在告诫主人:你与皇帝同德才能延禧(禧:吉祥如意、福寿绵长)。殿内四壁靠近天花板的地方皆悬挂福寿字匾,这些福寿字均写于红色方纸之上(即“斗方”)呈梭形摆放,一福一寿成对制成匾额。清代自康熙以后,每年入冬,皇帝都要亲自书写“福”“寿”字,颁赐给王、公、大臣、后妃。逢重大生日庆典,还会加赐“寿”字。按惯例,旧年的福寿字斗方不能揭去,而是将新赐的福寿字斗方直接贴在旧的上面,取“增福添寿”之意。屋梁上保留下来的乾隆时期的凤和玺彩画,虽然仅残留局部的凤尾图案,却有特殊的价值,它的存在证实了府邸东路曾为公主府。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建筑彩画在清代是一种较为高等级的彩画,大多画在宫殿建筑上或与皇家有关的建筑之上。

多福轩是恭王府东路中重要的建筑物,多福轩往北是乐道堂。

乐道堂

乐道堂位于府邸东路第四进院落,清代按照以东为尊的习俗,宅院里主要的人物住在东路,恭亲王奕訢以此为起居处后,改名“乐道堂”,并自称“乐道堂主人”。“乐道堂”原名为道光皇帝亲笔,是奕訢大婚前移居圆明园阿哥所时所题,奕訢为铭记父亲,将自己在阿哥所、海淀旧居、恭王府的居处、陵寝的正堂均命名为“乐道堂”,道光皇帝题匾悬挂在陵寝正堂,其余处是复制的匾额。

2005年修缮时,在乐道堂北卷正梁上发现了贴金凤凰捧牡丹的彩画。主图案为两只展翅的金凤凰簇拥着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周围环绕着五彩祥云,两侧衬托图案的均以牡丹、金凤、祥云为题材,一派富贵堂皇。牡丹乃花中之王,金凤是皇室女眷的象征,这一切都在显示,主人是一位女性,即乾隆皇帝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也就是说,公主府时期,固伦和孝公主下嫁丰绅殷德后,在府邸东路的这个院落里居住了34年。从保留的老照片中,还可以看到当年公主住居的内装修,其黄花梨贴皮博古架和透雕圆拱门表现了乾隆年间的精良做工。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北京工具箱
西城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