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烈士陵园

门票参考
收费参观
开放时间
08:00~15:30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行业)
所在地/隶属
北京市海淀区香山东万安里1号

景区景点

陈列室

陵园西面正厅是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第一展室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资料展示李大钊烈士在天津法政专门学校读书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及后来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的经历。重点展示李大钊在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和《新青年》杂志编辑期间,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五四运动,在北京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的情况;陈列室还展出了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一系列工作活动经历,歌颂了李大钊作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第二展室展出陵园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参观陵园的照片及资料。陈列室展出了烈士生平照片、文字、实物资料250多种,分为“幼失怙恃,少年立志”、“深研政理,探索振兴民族之良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名重当世的学者和青年导师”、“讴歌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奋斗”、“奔走国民革命统一战线,促进北伐胜利”、“领导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为共产主义英勇献身”、“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等十个部分,全面介绍了烈士38年光辉战斗的历程。

石碑

陵园中有一块重要的文物,即1934年安葬烈士时,中共北方地下党为烈士雕刻的一块石碑。这块石碑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不能立在烈士的墓前,不得不和烈士灵柩一起葬入地下,直到50年以后的1983年,在建立陵园时,终于得以面世,成为陵园最重要的革命文物。在这块墓碑两侧,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陈毅、李先念、林伯渠、何香凝等缅怀烈士的题词。

李大钊全身雕像

李大钊烈士陵园耸立着李大钊的汉白玉全身雕像,雕像后是烈士及其夫人赵纫兰同志墓,墓后为纪念碑,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碑的北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

建筑特色

陵园主体建筑采传统的古建筑形式,高廊大檐,雕栋画枋,古香古色,与前部墓地建筑及苍松翠竹相互融合,标准地再现了传统庭院结构的悠雅、古朴和和谐的风格。陵园正面是李大钊烈士生平事迹陈列室,匾额由彭真同志题写。展室分前后两厅,沿墙布展,用250余张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吸收了多年来李大钊研究成果,分列十个标题,详尽地介绍了烈士少年立志,“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在捍卫民主共和,参与领导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宣传俄国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北方革命斗争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活动和业绩,以及李大钊作为青年导师、著名学者在引导青年进步和从事学术活动方面的贡献。陈列形式采用较为现代的设计思想,方形条块分割,利用展板进出产生立体效果,用庄重的黑色方钢管为展架,配以红色的边板,体现李大钊正直的一生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展室前厅正中陈列1933年公葬李大钊时中共北京地下党组织埋入墓地的烈士墓碑和李大钊研究成果的书籍陈列,两侧用大理石镶嵌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后厅陈列李大钊故居模型。展出的图片全部采用最新的压膜工艺,防水防尘,可用水搽洗。更重要的是展板和图片直接面对观众,直观、亲切,拉近了烈士与参观者之间的距离。

陵园组成

陵园位于万安公墓中央,座西朝东,是在30年代万安公墓主体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的,为一庭院式仿古建筑,占地2200平方米。走进陵园,迎面即可仰见全高2米的李大钊烈士雕像,烈士昂首挺胸,背负双手,儒雅质朴,和蔼中透着百折不回的刚毅,传神地再现了烈士独特的风彩。雕像背后是李大钊烈士及夫人赵纫兰同志墓,烈士墓位在高出地面约一米的方形台上,墓地掩映松柏,平面四周绕以万年青等花景。方台最西面是用黑色大理石镶嵌而成的烈士墓碑,碑的正面是1983年4月1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李大钊烈士碑文》,全文共2千余字,高度概括了烈士光辉的一生和永垂不朽的业绩。整个墓地建筑属陵园前部,前面有可容五、六百人的小广场,而广场和墓地三面绕以成林的翠竹,更添青春和永恒的色彩。

陵园北厢房为接待室和会议室。南厢房辟为第二展室和录相室,除陈列李大钊在红楼办公室一角外,贴墙布置陵园十余年来的历史图片。这里可以播放有关李大钊烈士生平事迹的各种录相带。

纵观李大钊的一生,以《青春》一文振起,继而投身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他的积极向上进取的青春的人生态度和不朽的革命业绩也正是我们后来者应当继承和学习的核心。因此,整个陵园外部环境以绿色为主,突出体现李大钊青春的精神和永垂千古的业绩。苍松翠竹四季常青,而300余平方米的花房则可提供三季鲜花,为烈士献礼。传统庭院式的整体布局和直观的布展给每一位参观者以亲切之感。

十余年来,李大钊烈士陵园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陵园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平均每年接待参观祭扫群众达11余万人次。1986年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1995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北京工具箱
海淀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