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城墙

别名
赣州古城墙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第四批(宋、明)
所在地/隶属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八镜路

简介

江西赣州不仅因山水秀丽而闻名于世,更由于这座古老城市因完好保存了自宋代沿袭至今的三千多米的古城墙而闻名遐迩。赣州宋城墙全长3664米,以其高低逶迤之势与秀丽江水形成美妙反差。清晨漫步在古朴蜿蜒的城墙上,只见城外一江清流,远处山间田舍烟云飘渺,近处街坊鳞次栉比,让人感到犹如置身于一幅美丽的《清明上河图》之中。

为了保护好这道我国现存规模大、保存完整的北宋砖砌石城墙赣州市政府与2004年斥资8000万对古城墙进行了保护维修。

建造历史

赣州城的建造乃至赣州城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四位杰出人物密切相关:一位是东晋南康郡(今赣州)太守高琰,他以惊人的胆魄在东晋永和五年(349年)夯土筑城,第二位是五代的卢光稠,五代时,群雄割据,使得偏安虔州(今赣州)的百胜军防御使卢光稠萌发了称王的念头,他将城区扩大了约二倍的面积,形成王城的规模,不料背疾忽发英年早逝。不过他人虽走了,赣州城的规模却被他扩大了;第三位人物是孔子第46代孙孔宗翰,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他担任赣州知州。为了解除江水年年灌城的灾害,他用铁水浇固城墙石基,用砖石全面改砌城墙,逐渐把土城墙改砌成砖石城墙,因而他成了赣州宋代砖城墙的创始人。风流倜傥的孔宗翰还特意在三水交汇处的城墙上砌建了一座石楼,营造起一处可以让官宦大吏、文人雅士们观景品茗的地方。这位风流才子的远见卓识,引出了后来苏东坡数访虔州,为八镜台赋诗作序的历史佳话;第四位是北宋虔州知州刘彝。这位著名的城建水利专家一心为民谋福,完成了卢光稠未竟事业,他修建城内福沟、寿沟,整理疏通虔州城的地下排水系统,在临江水道口又修筑了12座水窗,从而解决了年年江水倒灌的困境。明代洪武年间创建大明皇朝以后,皇帝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下令各州、县筑城墙,现存全国各地保留下来的城墙都是那时兴建的,唯独赣州的城墙是北宋的,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城墙后经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墙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而且护城河、墙垛、城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共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其中前3座城门还有二重或三重瓮城。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兴建了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镜台5座炮城。赣州因城池非常坚固,又有江水相助,易守难攻,有“铁城赣州”之称。太平军两次攻城,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六次攻城,都没有攻破。现存保留下来的城门还有北门、西津门、建春门、涌金门4座;保存完好的炮城有八境台和西津门炮城;古城墙有3600米。这些城墙、城门不仅成为今天的游览景点,而且至今还在为赣州防洪发挥重要作用,赣州市政府每年还拨出一定经费维护古城墙。

历史价值

尤为珍贵的是,在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带有文字的城砖,这种砖被称为铭文砖,上面载有不同时代的不同内容,主要的是××年、××督造、××窑烧造等,据市博物馆调查统计,共有各种不同内容的铭文城砖521种,早的一种铭文砖记有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晚的一种铭文砖记于民国四年(1915年)。这一传统一直保留至今,成为赣州的一部历史巨著,记载着赣州古城的兴衰、嬗变,充分体现了传统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是显示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它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1996年,国务院将赣州古城墙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代遗存

解放后经过实测全长6900米,平均高度5米,厚6.5米,有镇南、西津、涌金、建春、百胜五门。1958年拆除百胜门经镇南门至西津门的南段城墙后,现存沿江的东西两段,从西津门沿章江至八境台,从八境台沿贡江经涌金门、建春门至原百胜门旁、今东河大桥止,共3664米。另外,南段古城墙沿拜将台段还有52米,1990年10月又暴露赣州养济院南的城墙墙基41米。经赣州市博物馆1990年调查,现存古城墙中,宋石墙25.25米,宋砖墙19.80米和养济院南宋砖墙基41米,基本上是原墙原貌,其余部分多历代维修,除被蔓草杂树掩盖部分,宋代遗存或许在墙内还待发现外,多数已混杂不清了。但3664米整体规模宏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西工具箱
赣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