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生态园

东莞生态园
别名
东莞生态产业园,广东东莞生态产业园区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龙岗大道

基本介绍

作为东莞市级湿地生态园,高端产业发展及配套服务区,东莞生态园将逐步发展成为东莞市城镇群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复合环境生态的综合发展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城市休闲旅游区、现代产业发展及配套服务区。

东莞生态园区位优越、交通便利。10分钟内便可通达广深高速、广惠高速、莞深高速、莞从高速、莞潮高速及广深铁路东莞新客运站、莞深惠城际轨道枢纽站。生态园大道的建成,把东莞生态产业园与东莞中心城区、同沙、松山湖构建成“四位一体”的东莞新城市核心区。

园区规划

东莞生态园产业布局突出循环和生态发展主题,重点瞄准发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等五大产业,形成“一心、两翼、三区、多园”的立体产业布局,“一心”包括融合旅游和居住功能的燕岭湿地片区,集高端产业、商贸旅游、行政文化为一体的核心区,研发和水上运动相结合的月湖片区;“西翼”包括以湿地旅游和居住的湿地三角洲片区,以现代制造业和研发服务、居住配套的东坑片区,以实施产业聚集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横沥片区;“东翼”包括以高端产业、职教城及湿地旅游的片区,职教城的建设,进一步缓解东莞市乃至珠三角地区产业对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人才的供需矛盾,为东莞制造业名城和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战略支持。

园区设施

排水

园区资料显示,生态产业园一开始就制定了“生态优先、以绿为基、以水为源”的环境修复策略。目前园区已开展了18项治水工程建设及6项环境绿化工程,已完工工程的包括“一水系”:中央水系一期及二期;“两排渠”:大圳埔排渠、南畲朗排渠;“三排站”:大圳埔排站、南畲朗排站、下沙排站等区域性治水工程;以及大圳埔湿地公园、燕岭湿地公园、下沙湿地公园、东部快速两侧风景走廊绿化工程、月湖公园等环境建设工程。园区的治水工程通过外部截污、内部清淤、扩渠、污水处理、循环补水、挖湖连塘等措施,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恢复、污水生物处理、自然水面恢复、防洪等多项生态功能。园区排涝标准已从原来农业排涝提升到城市排涝,园内河涌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寒溪河、东引河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东江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水质标准已从原来的劣Ⅴ类水提高到Ⅳ类,并用于绿化、道路喷淋、工业和水上运动用水,在六镇区间重塑了一个具有参与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多功能的绿色水系,形成了滩、荡、塘、湖、渠、河等多种形态的生态境观。

道路

园区已完成路网建设43公里,修建了“三横五纵”路网,协调了周边镇路网相互对接,优化区域性交通布局,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生态园大道和东园大道的修建,加速了东莞生态园融入东莞“四位一体”新的市区中心区格局。全长25公里的省绿道5号线生态园段,以湿地体验和滨水休闲为主要特点,涵盖了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都市型绿道等三种类型,从北往南途经燕岭湿地公园、南畲朗排渠、南社明清古村落、塘尾古村落、中央水系生态岛群、月湖公园、大圳埔排渠、大圳埔湿地公园,与岭南生态景观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凸显历史与现代并存,人文与自然合一。

土地资源

作为省级工业园区,产业用地规划规范和得以落实保证,可建设产业和研发用地规模达到6平方公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人力资源

全市20000多家企业从全国各地吸收并培养了约30多万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熟悉中外企业先进管理运作模式的、高素质的中高层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生态园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与香港、深圳、广州、惠州的同城战略关系,吸引着珠江三角洲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前来园区创业。

生态园职教城是一个大型职业技术教育实习培训基地,占地1200亩;职教城每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达2.5万人以上,参加技能培训及技能鉴定人数达3万人以上,为东莞市和珠三角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生产需要技术人才。

历史沿革

2006年6月,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整合东莞东部快速路沿线察步、东坑、横沥、企石、石排、茶山六镇汇合处约30.5平方公里的土地实施集约开发的,建设东莞生态园。

2007年以来,生态园以“生态优先、治水为前、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发展循环经济”为工作思路,以规划为指导,以土地统筹为突破,以工程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启动了园区的开发建设。园区生态修复和治水效果明显,取得了阶段性的建设成果。

2010年4月,广东东莞生态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为升级为省级园区。

2011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东莞生态产业园区入选广东省首批省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广东工具箱
东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