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学宫

别名
长乐学宫博物馆
门票
免费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所在地/隶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中华城镇十字街五华中学内

基本概况

长乐学宫位于今五华县华城镇,始建于宋朝,后随县治迁徙或天灾人祸有所变迁或重建。元朝元贞年间,再建于长乐镇西门外,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重建。明成化5年(1469年)建成坐落于长乐镇(今华城)城内紫禁山下(今五华中学校园内)的长乐学宫,清同治6年(1867年)因洪水冲崩殿宇,复在原址重建。

建筑特点

棂星门分三扇大门,是三间两楼牌坊式,嵌有精刻浮雕的石砌建筑。三扇大门,正中的叫状元门,左右两边的为榜眼门、探花门。按明、清规定,三扇大门不能随便开启。只有当地出了状元、榜眼、探花,金榜题名时才开启使用。平时,三门紧闭,即使是祭祀朝拜孔子时,也只能从“庶门”出入。清乾隆年间,长乐(五华)相继中了状元李威光,榜眼曾琼琲,长乐学宫的状元门、榜眼门才开启使用过一次。

大成殿是长乐学宫的主体建筑,这里是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面阔5间,24.4米;进深6间,20米;殿高10米。殿前设月台,殿内由24条八角梅花石柱擎撑梁架,柱础为8瓣形须弥座式,斗拱雕花,重叠出跳,重檐歇山瓦顶,殿顶有辉煌耀眼的黄色和孔雀蓝琉璃瓦,殿脊有双龙戏珠图案,是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工艺精巧的完美建筑。殿之正堂有案龛,龛上设孔子神位,曰:“至圣先师孔子尊神位”。故旧时长乐学宫又称孔庙。建国前每年农历廿七为祭孔日,古县城县官必亲自带领在职官员以及文人学士,集中于学宫大成殿拜祭“至圣”先师,以示重知识、遵礼义之范举。拜祭“至圣”孔子,行旧式“三跪九叩三献”礼,有笙笛伴奏,要读祭文,主要是歌颂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伟德,激励后人好学奋进。除此之外,“至圣”孔子神位亦“请”出,安设于各学校厅堂。每逢开学时节,学子必携香烛,先行叩拜孔圣,然后才去注册缴费上课。由此亦可知读书人对孔子的崇拜与敬仰程度。

大成殿后本有宽敞的明伦堂和崇圣殿,唯此两堂殿已毁,不复存在。长乐学宫结构严谨,气宇轩昂,几历沧桑,仍不减当年秀色。

历史沿革

古邑长乐(今五华县),历史悠久,这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古为百越之地。北宋熙宁四年(1071)置县至今,已近千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为我们创造了不少名胜古迹,位于华城镇十字街五华中学内的“长乐学宫”就是其中之一。

“长乐学宫”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正德年间重修,清同治六年(1867)水灾后重建,建筑物按古代传统风格,排列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规模宏大。时有棂星门、照壁、泮池、戟门、东庑、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是嘉应州(今梅州市)最大、最具特色、有皇宫风格的文庙学府。后仍保留有棂星门、照壁、泮池、戟门、东庑、西庑、大成殿。1925年3月,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等率领的东征军主力第一团曾驻“长乐学宫”,并在此开展五华革命运动,组建五华县民主革命政府。

保护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把“长乐学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数百年风雨侵蚀,历几番时代变迁,“长乐学宫”已残缺不全,许多建筑面目全非,有识之士纷纷呼吁维修,以延文脉。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学宫的保护维修,并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积极筹集资金,将大成殿、东庑、西庑、戟门修缮复原。群众对此高度赞扬。学宫得到初步维修后,前来参观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福建工具箱
福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