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

别名
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
门票
20元
开放时间
09:00-16:30
博物馆等级
无级别(文物)
旅游景区级别
2A
所在地/隶属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十一街药王庙东大街4号

景点介绍

这里即为平津战役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次召开高级军事会议,部署作战方案,指挥作战的场所。1949年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十四兵团司令员刘亚楼在这里发布天津战役总攻令。经过29小时激战,全歼国民党陈长捷部13万余人,解放了天津。

旧址为清末民宅,青砖四合院,有16间房,占地280平方米。1984年这里辟作“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一陈列馆”,由原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副司令员肖劲光为陈列馆题写馆名。该馆现设有三部分陈列,第一部分为复原陈列。陈列着当年刘亚楼司令员和他的秘书在作战指挥室里指挥作战的大型照片及八仙桌上铺放的平津战役地形图;黑色牛皮壳步兵电话机;我华北地下武工队攻城前,向前线指挥部呈送的《天津敌碉堡栅栏城防图》;刘亚楼司令员用过的牛皮革文件箱、文件夹,他的随从警卫员的通信背包以及行军床、马褡子、毛毯等生活用具。 第二部分为历史陈列。包括当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案》手稿,以及《解放军反攻形式图》、《太行新华日报》“号外”刊载的“沈阳解放”、“淮海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的消息和天津战役敌我力量对比表等资料。还有攻城部队部分指战员用过的刺刀、子弹、地雷、炸药包等实物。此外,还陈列着天津地下党搜集的敌方情报,以及我军对敌方的兵力部署、火力配备、军事设施等照片和实物。 第三部分为英烈室。其中主要展出了丛贵、叶顶安、王玉龙、卢锡勤、宋生、刘瑞林、裴飞正等英烈的动人事迹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照片,展现了我军指战员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浴血奋战,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为了天津人民的解放,做出卓越贡献的英勇气概。

历史沿革

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药王庙东大街2号,原为一所四合院式民宅,总面积为280平方米。 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解放天津战役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曾设在这里。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刘亚楼司令员就是在这里发布了总攻命令,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13万余人。l月15日,天津获得解放。

1962年,河北省将该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天津市政府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年建立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当年12月对外开放。

展厅分布

该馆现设有三部分陈列,第一部分为复原陈列。陈列着当年刘亚楼司令员和他的秘书在作战指挥室里指挥作战的大型照片及八仙桌上铺放的平津战役地形图;黑色牛皮壳步兵电话机;我华北地下武工队攻城前,向前线指挥部呈送的《天津敌碉堡栅栏城防图》;刘亚楼司令员用过的牛皮革文件箱、文件夹,他的随从警卫员的通信背包以及行军床、马褡子、毛毯等生活用具。 第二部分为历史陈列。包括当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案》手稿,以及《解放军反攻形式图》、《太行新华日报》“号外”刊载的“沈阳解放”、“淮海战役取得重大胜利”的消息和天津战役敌我力量对比表等资料。还有攻城部队部分指战员用过的刺刀、子弹、地雷、炸药包等实物。此外,还陈列着天津地下党搜集的敌方情报,以及我军对敌方的兵力部署、火力配备、军事设施等照片和实物。 第三部分为英烈室。其中主要展出了丛贵、叶顶安、王玉龙、卢锡勤、宋生、刘瑞林、裴飞正等英烈的动人事迹以及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照片,展现了我军指战员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浴血奋战,英勇顽强,前赴后继,为了天津人民的解放,做出卓越贡献的英勇气概。

馆藏情况

该馆建筑面积134.76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22.76平方米。该馆基本陈列分三部分:一是前线指挥部复原陈列;二是辅助陈列,展现了天津战役的经过情况;三是天津战役中英雄、烈士事迹陈列。 1、通过大量实物、照片和文物资料,再现了鏖战津门的动人场景。

2、展示当年毛泽东起草的《关于平洋战役的作战方针》手稿、《解放军反攻形势图》。

3、展示东北野战军长驱入关向平津地区进发的情景和东北、华北两大野战军会师的雄伟场面。

4、保存有天津前线司令部制定的战时手令和劝降敌军等历史资料和照片。

5、天津前线司令部指挥作战的现场复原陈列。

历史事件

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坐落于西青区杨柳青镇十一街药王庙东大街。 天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中一次重要的大规模攻坚战,是促使北平和平解放的关键一战。

用作指挥这一战役的“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就设在这座清代风格的四合院。为纪念这一使天津获得解放的伟大战役,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将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修缮后辟作“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这里的大量实物、照片和文物资料,再现了我东北野战军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鏖战津门的动人场景。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时,淮海战役正在激烈进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及时发动了平津战役。我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不待休整,立即挥师入关,与华北野战军胜利会合,对华北守敌进行了分割围歼,11月22日和24日分别解放了新保安和张家口。在新保安和张家口解放以后,为了尽快粉碎敌人的南逃计划,我军集中了五个军22个师的绝对优势兵力,对天津

守敌进行分割围歼。 天津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刘亚楼曾在这里召开多次高级军事会议,部署作战方案。1949年1月14日,在天津守敌拒绝放下手中武器之后,刘亚楼司令员在这里发布了总攻命令,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守敌13万余人,活捉了国民党指挥官陈长捷。1月15日宣告天津解放。

历史的声音

天津人都知道并永远会记住1949年1月15日这一天,因为这是天津解放的日子,也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一次重要的、大规模的攻坚战取得胜利的日子。正是因为天津战役的胜利,才使得北平的守敌陷入绝境,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条件,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找寻到了位于本市西青区杨柳青镇11街药王庙东大街一个四合院,这里便是当年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的旧址。天津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刘亚楼曾在这里多次如开高级军事会议,部署作战方案。为纪念这一使天津获得解放的伟大战役,1962年,当时的河北省政府将指挥部旧地核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又将它重新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修缮后辟作“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指挥部旧址陈列馆。”

这个四合院就在西青区规划的旧民居保护区之中,青砖瓦房虽已有些老旧,但与周围的建筑比起来,有很明显的维修保护痕迹。走进院落中,规整的格局设计与中国北方传统的四合院无异,如果与石家大院那样的大户人家的气派与奢华比起来,更显得平实与本色。

据在这里看护院落的老师傅介绍,这个院子原是一个在城里开银号的戴姓小财主的家,家里人口少,为人又很低调,外人借住这里当然不会引起太多的人关注,再加上这个院子既不太大又不太小,既不张扬又够使用,把它作为天津前线指挥部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当时这里还属于白区,经常会有些特务出没。国民党也曾派飞机到这里扔过炸弹,所幸掉下来的炸弹偏了点,炸飞了旁边的佟家小院,值得庆幸的是,这座小院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又在上个世纪80年代被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作战地图、电话、沙发、桌椅床铺这些实物依旧摆放在原来的位置,虽然不多,但仍能让人睹物思情,忆起那段激战的日子。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四川工具箱
成都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