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德式官邸旧址

青岛德式官邸旧址
别名
青岛迎宾馆,总督楼旧址博物馆
中文名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
外文名
The Museum Of The Former German Governor’s House In Qingdao
官网
点击查看
门票
淡季13元,旺季20元
成立时间
1907年7月
开放时间
淡季9:00~16:30,旺季9:00~17:00
博物馆等级
国家二级(文物)
旅游景区级别
3A
所在地/隶属
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26号

基本介绍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青岛迎宾馆)位于青岛历史城区的中心地带,始建于1905年7月,落成于1907年7月,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设计。起初,它是德占时期胶澳总督的住宅,两任总督奥斯卡•冯•特鲁伯和麦尔•瓦尔戴克曾在此居住。由于总督一职大致相当于中国明清军队中的提督,故民间曾呼之为“提督楼”。

展厅展馆

复原陈列展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一层的复原陈列展将原总督官邸服务用房、储藏设备用房、娱乐用房、隐匿石头山的房间进行了复原,扩建了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区,融入了数字展厅技术,增设了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与中国风水先生之间的模拟对话场景,展现了总督楼在深层文化上与东方建筑的融合之妙。

青岛优秀老建筑模型展览

胶澳总督府旧址

由德国建筑师马克尔设计,始建于1904年,落成于1906年。大楼主体高20米,为全对称式欧洲公共建筑风格。初为德国总督办公的场所。1914年,日占青岛后此处为青岛守备军司令部。1929年,此处成为青岛特别市政府。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作为青岛市人民政府,今为青岛市人大和市政协办公楼。

花石楼

欧洲古堡式建筑风格,建于1930年,1931年完工,建筑面积800平方米,设计师刘耀宸设计。建筑由圆形5层与多角形4层楼构成,外墙以花岗岩石砌筑,大门朝南,大门两侧由两根仿罗马石柱支撑起二层阳台,门窗均采取券拱式并附以蘑菇石窗套。解放后,花石楼成为接待中外贵宾的场所,董必武、陈毅等领导人都曾在此下榻。现为八大关风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观象台旧址

建于1910-1912年,德国建筑师里希特设计,天文学家梅尔曼主持营造。主楼建于观象山顶,外墙以花岗岩砌筑,牛舍瓦大坡屋面,是一座具有石砌欧洲古城堡式样的建筑。1911年,德国天文学会将其命名为“皇家青岛观象台”。1954年建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作为中国的海拔起点。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国公寓旧址

新哥特式建筑,带有浓郁的乡村别墅色彩。这是中山路上早期德国建筑的代表作,造型典雅,线条流畅,平面呈折角形,以转弯处的哥特式塔楼为标志。建筑师充分发挥了红砖清水之美,门窗以红砖发券,山墙以红砖包镶,带来整体上的明快格调。

水族馆(海产博物馆)

建于1899-1902年,占地面积594平方米。砖木结构,地上二层,有阁楼和地下室。德占后最早兴造的建筑之一,结构严谨,墙体和墙角由成条状的灰岩石镶砌,山墙上原砌有一石板,其上刻着矿工行业的标志——两把交叉的铁锤。1912年,始于1899年的山东铁路公司和山东矿务公司合并成山东路矿公司,统一管理胶济铁路及其沿线矿务。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东路矿公司旧址

建于1899-1902年,占地面积594平方米。砖木结构,地上二层,有阁楼和地下室。德占后最早兴造的建筑之一,结构严谨,墙体和墙角由成条状的灰岩石镶砌,山墙上原砌有一石板,其上刻着矿工行业的标志——两把交叉的铁锤。1912年,始于1899年的山东铁路公司和山东矿务公司合并成山东路矿公司,统一管理胶济铁路及其沿线矿务。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保罗教堂

南欧风格教堂,俄罗斯建筑师尤力浦设计。1938年由鲁东信义会兴建,1940年建成。建筑面积1481.95平方米。平面呈曲尺形,红瓦斜坡屋面,东北角高耸着一座方形塔楼,以小陶立克栅柱围成露台。通体红砖清水墙给出了特有的宗教感,弥漫着明快而庄严的色调。基督教信义会,在青岛30多个教派中是规模最大的。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万字会旧址

建于1934-1940年,建筑面积4108.2平方米。多样性建筑经典,中国建筑师刘铨法与王翰设计。原为世界红卍字会青岛分会所在地。红墙之内,集结着罗马式、中国宫殿式和拜占庭式三组建筑,体现了万字会“五教融合”之理念,将文化多元化与艺术多样性的历史图景引向远方。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中国成立后,先后用作市图书馆、市博物馆,现为市美术馆。

德国监狱旧址

原为德占时期专门关押欧籍犯人的场所,始建于1900年,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主体二层,砖木混合结构,取中世纪小城堡样式,红砖清水砌墙体,以哥特式圆锥形塔楼为明显特征。外观采用暖色调,尽量减少一般监狱所具有的那种阴森气息。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修复并设为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对外开放。

馆藏实力

总督楼的壁炉艺术

总督楼内共有壁炉6座,每座壁炉都用不同花色的釉面砖贴面,炉灶均为砖砌,炉门提手和挡灰板为铜制或铁质。这些壁炉并不是在建筑建造时就与建筑同步安装起来的,而是设计师设计好壁炉的位置和样式后,一方面由中国工匠在建造建筑时根据图纸预先建好烟道并预留出安装壁炉的空间。

博兰斯勒钢琴

这架钢琴摆放于馆内舞厅乐池之中,它出自于德国的博兰斯勒。1907年总督楼修建完成后,特鲁泊一家由维多利亚湾的临时官邸迁入新落成的总督官邸,这架钢琴就是当时由威廉二世皇帝赠送给总督带来青岛的。

博兰斯勒钢琴的琴身为黑檀色,长192厘米,宽153厘米,高100厘米,恢弘大气,周围配以古色古香的钟表柜,更是让整个乐池成为具有古典艺术气息的空间。这架三角钢琴的琴键都以象牙贴面,更显其名贵。

铜烛台

产地:不详

年代:清(鸦片战争后,1840-1911年)

质地:铜

类别:铜器

彩色瓷公鸡

产地:日本

年代:中华民国(1912-1949年9月30日)

质地:瓷

类别:瓷器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9:00-16:30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9:00-17:00

注:全年周一闭馆,适逢法定重大节假日正常开放。

门票价格

淡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20元/人次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13元/人次

优惠政策:

①在读全日制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等),凭学生证可购买学生票,享受半价优惠。

②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1.4米以下儿童免费参观。

③残疾人凭残疾证件,免费参观。

④现役军人凭军人证和保障卡,免费参观。

⑤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凭本人身份证,免费参观。

⑥持有青岛市中小学生“未成年人‘社会课堂’参观券”,免费参观。

交通指南

乘坐市内公交车1路、6路、25路、214路、225路、221路、367路、231路、228路、304路、316路、321路等到青医附院站或大学路站下车;

乘坐地铁3号线到人民会堂站下车。

历史沿革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设计,开始建造德国驻胶澳(即青岛)总督的住宅,称“总督官邸”。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总督官邸建筑落成,民间称之为“提督楼”。

民国三年(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总督楼成为日本守备军司令居所。

民国十一年(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总督楼成为胶澳商埠督办官邸。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青岛市市长的沈鸿烈将总督楼命名为“迎宾馆”,成为青岛最高级别的接待宾馆。

1957年夏,毛主席曾在此下榻。

1996年,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的总督楼旧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这幢百年名楼再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型,设为近代建筑遗址类博物馆对外开放。

2013年1月,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获山东省博物馆纪念馆十大精品陈列奖。

2018年9月25日,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国家三级博物馆。

2019年1月1日,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一层复原陈列展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2020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

建筑特点

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主楼的建筑风格为德国威廉时代典型建筑样式与青年风格派相结合,是近代中国出现的较具代表性的一幢德国风格建筑,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集中体现了西方建筑史上诸多风格的流变轨迹,典型反映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德国乃至欧洲建筑思潮的某些特殊征候,在建筑艺术的包容性、协调性与纪念性上均堪称典范。尤为可贵的是,它还以特殊的方式深刻地透现出了东西方两大文化体系之间相互对话的迷人景深,缘此而形成的跨文化图景趋于宏大完备,已然将艺术多样性与文化多元化的意义引向了远方。诚如梁思成先生所言,它是融合东西方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山东工具箱
青岛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