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省博物馆
别名
青海博物馆
官方网站
点击查看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09:00~16:30(周一闭馆)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2005年(4A)
博物馆等级
国家一级(文物)
所在地/隶属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

基本介绍

青海省博物馆是一家致力于青海地方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的博物馆,馆藏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馆内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各专题展览以时代先后为排序、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博物馆馆藏文物以新时期彩陶和民族宗教类文物最具特色,涉及宗教、民俗、政治、经济、军事、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承担着以展览展示、文物保护、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培养、社会服务功能、对外教育宣传及交流等多项工作。博物馆一楼两边主要是办公区域,正中央设“正气清风”廉政文化图片展;二楼中央是序厅、监控室、小岛纪念厅和贵宾室,两侧展厅主要设青海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和藏传佛教金铜造像、唐卡艺术展;三楼中央是文物安全部、消防教育部和礼品销售与休闲的区域,两侧展厅分别是青海历史文物陈列展和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四楼主要是资料室、会议室和多功能厅。

常设展览

青海历史文物展

“江河源文明——青海历史文物展”基本陈列馆以“三江之源”为主题,分为“史前文明遗珍”和“历史文物精粹”两大部分共9个单元,展示510余件(套)各历史阶段珍贵文物。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集中展示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57项,省级93项,代表性传承人199人。这里以青海部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主体,突出青海民风民俗,表现青海各民族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丰富多样的地方和民族文化。

实用信息

开放时间

夏季:9:00—16:30

冬季:9:30—16:00

交通指南

1、乘2路于虎台下车,乘12路、18路、22路于新宁广场南下车。

2、乘9路、13路、25路、31路、85路、108路于新宁广场北下车。

馆藏文物

铜鎏金观音造像

国宝级文物。由明朝皇帝赐给青海著名的瞿坛寺。像高146厘米,身姿婀娜,站立在莲花座上。衣饰线条流畅飘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体鎏金。其铸造工艺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术水平。

弦纹网纹彩陶壶

青海民和核桃庄拱北台遗址出土。橙黄色泥质陶,侈口,长颈,鼓腹,平底。器型规整光洁,从上至下通体绘彩,色彩艳丽。颈部为弦纹,肩腹部分别绘网纹、圆圈内填十字圆点纹和波纹、弦纹。

舞蹈纹彩陶盆

青海同德宗日遗址出土。泥质红陶,敛口,卷沿,略鼓腹,小平底。黑彩纹饰。在口沿内壁绘有两组手拉手的群舞人体图形,分别为11人和13人。

铜镜

青海贵南尕马台墓葬出土。铜镜正面磨光,背面中间有半圆形钮,已残。镜缘有两个穿孔。主题纹饰为羽状七角星纹。

齐家文化双大耳红陶罐

泥质红陶,广口,略鼓腹,平底,双大耳,口沿稍残。器型规整大方,胎质轻薄匀净,陶色纯正明快,是齐家文化陶器中的精品之作。

玄武砚滴

青海互助高寨汉墓出土,魏晋时期。砚滴龟蛇合体,作站立状。龟头前伸,双眼圆睁,口衔一件小铜碗。小碗浅腹,平底。

唐黄地联珠团窠对马锦

残片,呈方块。织锦,黄地,联珠圈纹,蓝彩绘对马,对马昂首,一前蹄弯曲,马头饰有飘带。纹饰基本清晰,保存完好。

唐手书“羯摩经”

经书全长17米左右,用34张纸粘连而成长卷。单张纸长49.3-49.5厘米,宽25.2-26.6厘米。每页书写28行(首面前阙,余16行,末页经文20行,尾题一行,共21行),每行17-18字,全卷共933行。

扭达

“扭达”是土族妇女早期的帽饰。因地域不同,式样有八、九种之多。“扭达”用彩布制成,装饰以银、铜等长针,缀上云母片及彩色丝穗。

历史沿革

1957年,成立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

1978年8月29日,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再次成立。

1986年9月26日,青海省博物馆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旧址位于西宁市城东区为民巷41号,原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庐”。

2001年5月1日,青海省博物馆新馆在西宁市新宁广场东侧建成并对外开放。

2005年9月,青海省博物馆升级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4月,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2013年7月,青海省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2015年5月,青海省博物馆成为青海省第三批省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7年1月,晋级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21年3月23日,牵头成立青海博物馆联盟。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青海工具箱
玉树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