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烈士陵园

别名
洞头县烈士陵园
所在地/隶属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北岙镇南

基本介绍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烈士陵园,始建于1956年底,1957年1月14日举行落成仪式;2003年春进行了扩建。陵园座南朝北,依山而建,主体建筑包括:楹联枋柱、纪念碑座、革命先烈纪念碑,烈士公墓、洞头解放纪念浮雕;“七七”洞头保卫战纪念碑、亭等。整个陵园占地面积7335平方米,是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枋柱上有我国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郭沬若亲笔题的楹联。上联是:“海岛蔚风云,革命高潮净涤腥膻光禹甸”;下联是:“瓯江流日夜,英雄碧血长垂典范在人间。”

1956年,当烈士陵园即将建成时,洞头县委宣传部致函郭沬若先生,介绍了人民解放军五次进剿洞头残敌,血染海岛的功绩,请他为烈士陵园题词。郭老欣然应诺,不久就寄来了这副对联。他在联中热情颂扬了革命风云激荡人民英雄横扫残敌改天换地的壮举,表达了广大人民缅怀先烈以他们为典范保卫建设新生活的心愿。对联切合地域,对仗工整,字体飘逸,显现了一代文学大家的风范,为陵园增添了光彩。

这是1962年1月15日洞头解放10周年时,温州市人民政府树的。纪念碑为大理石质地,高1.3米,宽0.6米,正面刻有“永垂不朽”四字,背面的碑文回顾了洞头的解放史,号召人民群众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碑文的最后满怀深情地铭刻:“青山常在,海水长流,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景点景观

烈士纪念碑

陵园正中央这个纪念碑,高9米,四边体,每边宽1.5米,碑上刻有毛泽东主席的手书:“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字,字体是临摹的。这个碑是整个陵园的最高建筑,碑上端雕有五角红星,象征人民事业至高无上,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这是烈士陵园的主体,公墓为三层塔形,现安放着140多位烈士的忠骸。其中有解放洞头牺牲的,有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牺牲的,有解放后保卫洞头建设洞头牺牲的,这里介绍两位。

党的著名文化新闻战士、社会活动家、洞头人林环岛,1926年入党,长期从事党的文化、新闻工作,1939年受党委派,作为“厦门抗日前线儿童救亡剧团”的总领队和支部书记,带这个剧团到柬埔寨、越南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剧团回国后,他留在越南,担任印度支那共产党南圻中国同志工作委员会书记,继续从事抗日宣传和华侨统战工作。1941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越南的西贡,年仅37岁。

华东二级人民英雄傅永来,山东人,在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后担任洞头驻军二营六连连长。1954年12月,乘部队交通艇从温州返回洞头,因是夜间航行,船触礁下沉,在船的部队同志先让救妇女和儿童。年仅28岁的傅永来和其他60多位军政干部遇难。

无数革命先辈的牺牲和奋斗,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解放纪念浮雕

这个浮雕是2003年3月新建的,由县人民政府出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温州冶金房开有限公司捐助。浮雕长17米,高近4米,再现了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勇歼残敌,人民群众踊跃支前与子弟兵并肩作战的动人场面。整件作品场景壮阔、雕琢粗犷,有较强的震撼力。浮雕两侧配有楹联:“山存忠骨留浩气;石铭伟绩垂英风。”

这是为纪念在1950年7月7日保卫洞头战斗牺牲的烈士,于2003年春建造的。1949年10月8日洞头第一次解放。1950年7月7日,盘踞在南、北麂的国民党军队2000多人偷袭洞头,包围了正在开会的我军守岛部队。当时我军仅有二个连200多人。面对十倍于已的敌人,我军官兵和区公所人员奋勇抗敌,坚持了30多个小时,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歼敌200多,胜利突出重围。这个纪念碑正面铭刻的,就是“七·七”保卫战的概况,背面刻的是当时牺牲的27位烈士的英名。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浙江工具箱
温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