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山旅游景区

日月山旅游景区
别名
日月山旅游区,日月山,赤岭
门票参考
40元
开放时间
08:00~17:00
适宜季节
夏季
建议游玩时间
2~4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2019年(4A)
所在地/隶属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

基本介绍

日月山是青海具代表性的风景,也是极具重大意义的一条山脉。日月山是中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中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是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这里自古就是历史上“羌中道”、“丝绸南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堵塞而开辟的“丝绸南路”,即经日月山、青海湖,过柴达木盆地通往西域。唐代开辟的“唐蕃古道”更是由东北入境从西南出境前往河源去拉萨,贯穿海南州腹地。日月山曾经是会盟、和亲、战争以及“茶盐”、“茶马”互市等等重多历史事件的见证。如今,日月山成为到青海的必游之地,是“神奇西北100景”之一。

景点景观

唐蕃古道

穿过日月山坊,是当年文成公主经日月山赴吐蕃和亲走的道,叫唐蕃古道。古道旁,有文成公主纪念馆和日月山神牛塑像,纪念馆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塑像。

公主泉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被经幡旗装饰的公主泉。据说,文成公主在日月山向东遥望自己的故乡时,发现视线已被群山阻隔,禁不住流下悲伤的泪水,泪水幻化成了一条小泉,此泉就叫公主泉。

回望石

在山顶广场上,竖有“日月山”青石碑和回望石,这是文成公主站在呼呼的山风中后一次流泪回望故乡的地方。文成公主,一个柔弱的少女,为了大唐的稳固,为了中原和西域永远的和平安宁,用柔弱的双肩担负起民族团结的沉重担子,凄苦远嫁。站在这里,幻望公主远去的背影,不能不令人对她肃然起敬。令人欣慰的是,据说文成公主与比她大9岁的松赞干布一见钟情,松赞干布也对自己能娶文成公主为妻十分高兴,他说:“我的父祖辈没有一个人能和上国通婚,我能娶大唐公主为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在公主到达西藏之后,命人仿照唐朝建筑模式修造了一座宫殿式的建筑给她住,这就是布达拉宫。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近40年,一直备受尊崇。山口中还有1950年10月1日由青海省军区司令员贺炳炎、政委廖汉生树立的“日月山修路纪念碑”,记载了人民解放军修建青藏公路的业绩。

雕像浮雕

沿古道上行到一个平台,正中是高达9米的文成公主雕像。贵族装束的公主身着披风,怀抱宝镜,坚定地目视前方。她的背后,是一组再现她进藏故事的青铜浮雕。浮雕长20米,宽6米,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古都送别。文成公主跪拜唐王,李世民率众王公大臣送别,在盛唐歌舞“反弹琵琶”的美妙乐声中,公主告别家乡父老、兄弟姐妹,踏上西去的漫漫路途。第二部分叫赤岭摔镜。第三部分是藏王迎亲。松赞干布率众臣、僧侣、头人,在柏海(今青海玛多县的鄂陵湖和扎陵湖)举行盛大热烈的迎亲仪式,并向护送公主前来的李道宗执子婿之礼,而后和文成公主一同进藏。

双亭壁画

公元七世纪初,松赞干布派使臣禄东赞一行,以黄金五千两及珍宝数万件作聘礼,向唐求婚。壁画中坐车者为唐太宗,立者为禄东赞一行,壁画中间是文成公主行至“赤岭”时手持日月宝镜,思念故乡亲人,但她想到唐王的重托及和亲大任,毅然弃镜西行的描述。壁画下部为唐太宗赐松赞干布的“灌顶国师阐化王”之印,壁画右下部是汉藏建筑相至流入的景象,左下部车中佛像是文成公主从唐带去的释迦牟尼像,现存放在拉萨大昭寺。左部为公主逝世后,藏族人民缅怀其功德,供奉为神的情景。

日亭和月亭

日亭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以及请婚过程中禄东赞以大智大勇力排诸难,巧破难题的轶事。其一题:要把一群母马和一群马驹区别出母子的故事。禄东赞是从雪域草原上来的,这道题对他来说易如反掌,他把母马和马驹分开后各圈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放出马驹,马驹发疯般的扑向妈妈身旁。其二题:唐太宗让禄东赞从三百名女子中找出文成公主来,聪明的禄东赞早料到会有此难题。他事先通过探访了解到,原来公主用一种护肤品,名叫“万里飘香”,只要擦上这种油,就异香扑鼻,能引来蝴蝶和蜜蜂。三日后,三百名打扮的一模一样的美女齐集在一起,两只蜜蜂在一女子头顶盘旋,这样公主被认出来了。

月亭壁画主要介绍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当时,唐朝已进入封建社会,而吐蕃则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因此,壁画逐一反映了公主带去的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传播情况。各种先进技术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社会的进步与文明。随之,吐蕃也创立了自己的文字--藏文。藏文的创立,标志着吐蕃人民从此也进入了文明时代。而文成公主做为这个文明时代的奠基人,而永垂史册。

文成公主庙

为中轴对称建筑布局,二进院落。由庙门、中殿、后殿、廊房组成。均以黄琉璃瓦覆顶。庙门为重檐歇山式顶建筑,内置四大天王塑像。前院有公主衣冠冢。中殿供释迦佛塑像。后殿祀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塑像。两侧廊房为罗汉堂。

古道博物馆

古道博物馆,是对日月山景区深度开发、建设而打造的具有青海古道博物馆设有两个展馆。展陈内容以古道文化为背景,反映古代各民族在共同推动青海社会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中、所产生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文化现象;反映内地与青海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影响;反映历史上与日月山相关的人物、事件等。两馆的陈列在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上各有侧重。

青海古道文物展览

《青海古道文物展览》布展面积约1000平米,展出了史前至汉魏晋时期的珍贵文物400余件套。展览分为:“文明传播古道开拓”和“民族往来,道通东西”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设计了“凿石创业”、“雕骨为饰”、“琢玉以祀”、“抟土成器”、“熔金造物”五个单元,展示了远古人类在石器时代徙居青海地区,由此而揭开本地区历史发展的序幕。先民们开拓了与周边地区的交通道路,并且传播和发展了以黄河流域彩陶文化为标志的史前文明。展出文物有石器、骨器、玉器、陶器、铜器。真实地再现了人类社会初始阶段在制作、使用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等方面的工艺水平;反映了人类意识形态、审美情趣等思想方面的认知能力。更加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由于人们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积极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及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

第二部分:“民族往来,道通东西”反映了青海地区在先秦至汉魏晋时期的历史概况。先秦时期包括商、周、春秋、战国至秦代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青海地区的古代民族是氐、戎和西羌诸部,它们创造了青铜器时代的卡约文化和诺木洪文化。所展出的卡约、辛店文化的彩陶、青铜器(铜戈、铜钺、铜铃等),反映出古羌民族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他们不断加强与内地政权的联系,并参与其政治经济活动。开拓“湟中道”、“羌中道”等青海地区较早的道路交通。

交通指南

自驾

西宁市区-南关街-长江路-昆仑桥-昆仑西路-通海路-西和高速-京藏高速-西到一级公路-日月线-日月山

地名由来

相传,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曾经过此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江西工具箱
上饶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