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华顶国家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等级
国家级(1997年建园)
所在地/隶属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石梁镇

旅游景观

森林景观

云锦杜鹃林:在华顶拜经台、避暑山庄和华顶寺周围,广泛分布着高山云锦杜鹃,在归云洞、拜经台处集生成林,树高丈余,龄逾百年,古朴苍劲,枝繁叶茂。每年五月,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花,广袤数十亩,望之似锦若霞。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浙江少见,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观。

黄山松林:归云峰至拜经台之黄山松林,经云滋雾润,冰雪风寒磨炼,浓荫青翠,千冠奇特,千姿百态,或挺立峰巅绝壁,或盘根石隙、破石而生;或苍劲挺拔,或虬枝盘结;树冠若旗展若伞盖,或聚或散;天工成就这一洋洋树木盆景园,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是森林公园不可多得的风景林,亦是天台山名松的摇篮。

古柳杉林:海拔900米的华顶寺、避暑山庄四周,为浓荫蔽天的古柳杉林。初上华顶,满目古树萧森,老干参天,挂云锁雾,苍翠冉冉;百鸟啼啭,松鼠跃攀;花散馥,古寺、山庄隐逸、秀灵萃聚、犹入仙境,林下洁净,是开展森林浴的好场所。

玉树银花:华顶山巅,严寒隆冬,“雾淞、雨淞”常现。此时,遍山皆白,树木、灌草周身如披银戴玉,高低参差、满山银花玉树,在灿烂的阳光下,晶莹闪烁,蔚为壮丽。为森林公园另具特色的冬季植物景观。

浙江七子花群落广泛分布于华顶狮子岩坑坡谷中下部,百余亩集生成片,每至八九月,白色顶生圆锥花序,竞相开放,清馨素雅;微风拂煦、花枝摇拽,宛若阵阵白云飘铺于广阔的山谷,给人以博大高洁素雅之美,是森林公园又一特色的植物景观。而且,如此集生,能强烈显现壮观群体景观的,在浙江实为少见。

古树名木森林公园古树名木,不仅数量种类较多,且具“珍、稀、奇”的特点。有古松、古竹柏、古柳杉;奇花锦峰杜鹃;珍稀的浙江七子花、青钱柳、天台鹅耳枥、金钱松等。它们或围山居、寺宇而布,形成深林幽寺,使山居、寺观庄严、神秀,富有灵气;或以挺拔苍劲、虬枝盘节各自的优美干形与姿态展现于游人面前。

自然景观

奇峰、怪石、异瀑、幽洞有:华顶、归云、天柱等名峰;护法神龟、羲之笔、灵芝石、赤龙玉玺、浴龙戏珠、女娲石、龙床、龙门等50余处怪石;石梁飞瀑、小铜壶滴漏、铁剑泉等奇瀑;黄经洞、归云洞等幽洞;惠泽潭、双龙潭、蛙鸣潭等八处碧潭;方广金溪河谷风光及华顶日出、云海、雾淞、雨淞等气象景观。

华顶归云位于华顶峰南与华顶紧连,峰顶南坡有一小洞“归云洞”。归云峰观云景为天台山景区最佳场所。此处朝暮云气,氲氤盘结,往往朗朗晴空,忽然白茫茫的云雾,向归云洞前滚滚飞来,翻越奔腾,四周群峰之顶如个个小岛,漂浮海面,美妙无比,云雾在这里愈聚愈厚,仿佛归宿于此,故此峰也称归云峰。

华顶峰:系天台山主峰,高1098米,以秀峰、古迹、名茶、奇花驰名。登峰巅四望,群峰以华顶为中心,层层环列,如众星拱月,形若莲花,青峦碧峰倩影,尽收眼中,蔚为壮丽。峰巅最高处,相传为古代高僧智岂页面朝西天读经文处,故称”拜经台”。此处为观日赏云的最佳之地。

石梁飞瀑是华顶国家森林公园绝佳景点之一。石梁原叫石桥,自然生成,两崖峭壁对峙,一巨石横架天际,长约7米,厚约2米,宽不盈尺,横卧如梁,故称石梁。上游溪水在瞻风桥下形成瀑群,三折穿梁洞而出,从30米的峭壁上,直落至碧泓潭。其色如霜雪,势如奔马,故“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名为“雪瀑”。如遇大雨倾盆,山洪暴发,瀑水穿梁而出,如银河奔泻,极其雄伟壮丽。飞瀑周围留有30余处摩崖石刻。有康有为正书“石梁飞瀑”,宋米芾行书“第一奇观”,明甘雨隶书“飞瀑悬瀑”,石纶正书“大观”等。据说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梁上走过。

金溪丽谷为y型河谷,全谷底岩床出露,水清见底,惠泽、未名、映壁、月牙等幽潭散布其间;河床、岸滩及溪岸峰峦上怪石嶙峋,若狮若象,似牛如马,如龙似虎,如翁如僧,千姿百态、不可名状。溪谷两岸重叠崖嶂,如列翠屏;一溪清流,随山弯曲,山色潭影,恰似一轴山水画。

人文景观

以宗教寺观庙宇遗址和摩崖石刻为主。如华顶寺、方广寺等寺观古建筑;太白读书堂、药师、长春、驾云、天柱庵等茅蓬;石梁飞瀑四周的摩崖石刻群(石刻多为称赞石梁飞瀑胜景或记游的),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明代进士甘雨、清代曹抡、近代康有为等名人题刻等,计有三十二处之多;拜经台、葛玄茶圃、王羲之墨池、龙瓜井等胜迹。

华顶寺旧名华顶觉园道场,后晋天福元年(936)僧德韵建,宋治平三年(1066)改善兴寺,后几经火焚,现存大雄宝殿,规模宏大。这里绿树环抱,古木参天,环境幽雅。寺座北朝南,依山傍水,风光绮丽。寺前六株巨柳杉,体量魁伟,高耸入云,高八丈有余,直径三人合围,极为少见。

五百罗汉铜殿殿高1.3米,宽0.6米,内壁铸有500罗汉像,阑楹有字五十二,左右壁有题名百字,精雕细刻,工艺非凡。

特色景观

华顶讲寺

华顶讲寺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936) ,为禅宗法眼宗二祖德韶国师所建,初名华顶圆觉道场。之前,南陈智者大师初入天台山时,曾结庐于此修头陀行。寺前有数株大柳杉,高30多米,胸径须三人合抱,老干挺立、郁郁葱葱、耸入云天。

华顶寺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祖像,像用青铜铸成,高4.5米,重7.8吨,庄严慈祥。两旁墙壁上排列十六尊者线刻壁雕,富浓郁的魏晋风韵。壁雕上方横梁上悬佛龛,内供千尊铜佛,形象逼真,使大雄宝殿成为千佛之殿。大殿左后方为“智者大师堂”,奉祀智者大师。

“十月怀胎”的云锦杜鹃

五月华顶,数百亩云锦杜鹃竞相开放,形成一片五彩缤纷的花海,远远望去,似锦似霞,璀璨夺目。云锦杜鹃因此得名。

云锦杜鹃古称“娑罗”,属杜鹃花科,为中国特有的稀有珍贵树种。成片成林面积近300亩,而且树龄在200年以上形成古树群,则惟有天台华顶独有,堪称天台山的一大植物奇观。

华顶云锦杜鹃,是一种常绿、高大的灌木,高约四五米,树冠浑圆,主干分明,旁枝逸出。叶片革质,形似夹竹桃叶,正面墨绿油亮,背面有鹅黄色茸毛。花蕾形如鸽蛋,包容7-13个小花蕾,顶生伞状花序,自头年7月孕蕾至次年5月花开,足足“十月怀胎”。每年立夏前后,紫红、粉红之花竞相开放,由十数朵小花组成一朵大如碗口的花球,一树千花,似牡丹、似芍药、似芙蓉,绚丽夺目,馨香袭人。

华顶归云、日出

观看“华顶日出”,须选择3月-10月的晴日,三更早起,登上绝顶望海尖,即拜经台。在此观日出,不仅可看到清齐周华《台岳天台山游记》中所描写的“金霞缕缕,间以青气,日轮欲起,如金在熔,摩荡再三,始升天际”的壮丽景色,还可东望溟渤,看到水天一色,银波涌日,霞光万道的晨海奇观。若恰逢雨后初晴之日,更可见到红日在云海中探身而出,浮而又沉,沉而又浮,踏波踩浪一番后再一跃而起发出万道金光的奇观。

华顶峰高寒,朝雾夕岚,说起就起。或白云如絮,随风飘荡,薄雾如纱,一片朦胧;或云浪滔滔,汹涌澎湃,大雾弥漫,盖地遮天;更或彤云密布,雨雪纷飞,寒意浓浓。每当云雾来临,斯峰如岛,人行其间,若隐若现,景置其中,似有若无。无论是烟雨迷蒙还是阳光明媚,景色变幻无穷,令人扑朔迷离,如入仙境。

西茅篷

茅篷是华顶独有的,结构独特的房屋建筑,其外形有圆有方,似亭如阁。四壁为厚实的泥墙或石墙,屋顶覆盖尺把厚的箬竹,冬暖夏凉。古时茅篷多为修禅者栖居或香客歇息之所,有药师庵、长春庵、耕云楼、不昧居、天柱庵、西茅篷庵等。

西茅篷系在当年西茅篷庵的遗址上重建的,不同形态的茅篷错落分布,四周围以竹篱笆,花木扶疏,十分清幽。其外形与古茅篷无异,屋内装修却颇现代化。在此休闲、品茗、著述、避暑,聆听“白云堆里一声钟”,惬意万分。

王羲之墨池

王羲之墨池位于华顶寺右侧。王羲之年青时曾居华顶寺习练书法。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在此池洗笔洗砚,竟把澄清的池水也染黑了,后人称为“王羲之墨池”。

池畔竖立大型的大理石石碑,上镌“白云先生书诀”。《白云先生书诀》是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为纪念其在华顶跟白云先生学书这一段历史所书,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的书法论文,它雄辩地证明了王羲之在华顶随白云先生学书的历史事实。

据传,王羲之当年居此时,其书法即已少有名气。一天,他正在对自己潜心揣摩后所写的“永”字自我赞赏时,不料一个道士来到他身边,边看边摇头,并随手拿起王羲之搁在旁边的笔,在王羲之已经写好的“永”字旁又写了个“永”字。王羲之非常气愤,正想发作,斥责道士的无理;但仔细把两个“永”字一比,不由大吃一惊,道士的“永”字要比自己写的好得多,这才知遇上了高人。于是转怒为喜,诚心向道士讨教。道士以“永字八法”剖示书法之秘,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天地万物皆合乎阴阳生克,字之神韵气度亦然。”王羲之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都体现在这“永”字上。这个道士就是东晋时天台山高道,字紫真,号白云,人称“白云先生”,隐居于华顶山南麓的道教第十四福地灵墟,精通书道。于是王羲之就拜白云先生为师,跟随白云先生学习书法。学成后回绍兴兰亭,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兰亭序》,成为人人敬仰的书圣。

王羲之曾书有“独笔鹅字碑”留在华顶寺,明初寺毁,碑也不知去向。至清时,曹抡选在院子中挖掘出半边残碑,经七年苦练将“鹅”字补全,现镶嵌在天台山国清寺三圣殿东首的莲船室墙壁上。

小吃特产

豆腐皮

豆腐皮,天台山特产,营养价值较高,是豆制品中的精华。中医理论认为,豆腐皮性平味甘,有清热润肺、止咳消痰、养胃、解毒、止汗等功效。豆腐皮在天台民间生产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逐步形成了许多专业生产豆腐皮的专业村,年产量近千吨。该产品的主要特点是营养价值高且食用方便。优质豆腐皮的标准是:外观呈淡黄色半透明状,质薄,手感柔韧,落水不糊,入口细腻,有香味。

饺饼筒

饺饼皮一般是用麦粉做的,也有用粽丝刷把稀米浆刷在鏊上,变成又薄又软的“米筒”皮子,在这上面撒些红糖,做成甜的。这与一般饺饼筒做成咸的,是大异其趣的。

饺饼筒相传为济公所创。济公在国清寺为僧,见每餐剩下很多菜肴,就把这些采肴裹在糊拉拖里供下一餐食用,受到僧众欢迎,而被提拔为衣钵僧。这便是饺饼筒的来历。此后每逢岁时佳节,乡民往往把“饺饼筒”当作祭品。尤其在清明节、七月半、大年夜的时候,更是不可缺少。

“饺饼筒”做得讲究点,人们称之为“五虎擒羊”,就是以肉片、猪肝、蛋皮、鱼肉、豆腐片等分别与金针、木耳、粉丝、笋丝、菜梗等依照一定顺序放在糊拉拖皮上卷制而成。把它烤得油光发亮,是最好的下酒物。不会喝酒的,以饺饼筒和粥而食,味道也很不错。

笋茄

笋茄为天台山所特有,以毛竹笋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先将幼嫩的竹笋去皮后放入锅内,加上适量的食用盐烧开,再用文火煮六至七个小时,然后烘晒,一般需要七至十天才能烘干。由于这里的竹笋质地好,蒸煮时间长,竹笋体内的纤维转化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可用于煮肉或烧鸡、鸭和烧汤。不仅具有新鲜竹笋的营养特点,如低脂肪、低糖、富含植物蛋白质和钙、磷、铁、镁等矿物元素,还具有口感脆软、清香鲜美等优点。

1998年在浙江省优质农产品评比中获银奖。它不仅有利于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和排泄,更具有预防大肠癌和高血压之保健功效。

麦饼

在天台粉食类中最能登得大雅之堂的,除了饼饼筒,就算肉丸糊麦饼了。它以麦粉和精肉为主料,辅以多种佐料制成。状若圆盘,直径20厘米,厚约3毫米,淡黄色,外面松软,里面香嫩,味道美极了。

在天台的家庭主妇手下,各种各样的麦饼都能做出来:豆腐麦饼、洋芋麦饼、腌菜麦饼、菜干麦饼、苔菜麦饼……,用什么副食做馅就叫什么麦饼。而肉丸糊麦饼则是巧妇们拿手的工艺。那为什么叫“肉丸糊麦饼”呢?说起来有趣。相传很早以前,有对老夫妻刚给儿子谈了一门亲事,不想女方家里的人突然登门来摸家底,家中没备好菜,临时买,路太远,两老急得团团转,只得把仅存的一碗肉丸打糊,加上佐料,遢了几个饼待客,心里还生怕对方不满意。谁料客人吃得津津有味,啧啧称奇,还要求他们传授做法呢。从此,肉丸糊麦饼就在天台民间流传开来,经过后不断改进,成了今天的粉食珍品。

肉丸糊麦饼端上桌,吃法也别具一格。不要用手拿着吃,而要用三只筷子撕着吃,类似西餐。左手拿一支筷压住饼,右手用一双筷撕饼。这里面也有故事呢。天台立县之初,正是三国鼎立之时。战祸迭起,百姓遭殃。他们敢怒不敢言,于是在吃麦饼时用上三只筷。意思是饼象征着完整的河山,三只筷子为三国,谴责魏、蜀、吴分裂国家,以泄心中郁愤。

用筷夹起金黄润亮、油香沁鼻的麦饼,蘸一蘸酱油、醋、麻油、辣酱之类的调味品,品尝一番,那才叫人惬意呢!

糊拉汰

“糊拉汰”实际上应该写成“糊拉拖”,只因为天台方言中的“拖”字是念成“汰”的,才这样写。“糊拉拖”,顾名思义是把麦粉调成稀薄而不失其粘性的糊状,用手把它放在锅子里拖拉成圆形的薄饼,一次一个,用不到一分钟就熟。制作方便,香脆可口,是天台乡民的家常便饭之一。

不过要做得好,还得讲点技术。譬如,麦粉调水的稠薄,锅里油量的多少,火候的旺猛与否,都要恰到好处。否则,遢上的粉糊不是溜了,就是紧贴在镬面上起不来,那就成不了糊拉拖,倒成了一塌糊了。当然,在巧妇手下,完全可以使它张张薄如纸、圆如镜、透光亮,揩些油、葱、蒜,吃起来香味四溢,松软适度,可口极了。

天台风俗,新媳妇下厨,夫家常让她做“糊拉拖”或“麦饼头”考考她的手艺。

假如用同样的方法,在特制的平锅—“鏊”上作业,“糊拉拖”就从半球形成为平面圆形。这就叫“饺饼皮”了。在它的上面放上各种菜料,卷成筒形,然后敷油,烤至焦黄,就成了天台人最拿手的风味佳肴—“饺饼筒”了。

天台山云雾茶

天台山云雾茶产于天台山6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中,因终年受云雾之滋润,集天地这精华,其品质受历代茶客的青睐。“佛天雨露,帝苑仙浆”、“芳叶夺兰芷,浓香冠六品”这是古人的赞美;“色泽绿润,水色清澈,质香味浓,是绿茶中的珍品”,这是农业部对天台山云雾茶的评价;“外形细紧,香气高锐,滋味鲜爽,汤色绿高,芽叶匀齐”,这是茶叶专家的评语;“香气高,滋味,回味好,耐冲泡”,则是消费者的口碑。它1999年获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扁食

天台扁食也是麦粉制成的食物。有点象北方的饺子、南方的馄饨,但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比饺子精致,比馄饨丰满。馅的多样性更非饺子、馄饨可比。至于它的形状,略带扁形,颇像耳朵。当地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笑话呢!

有户人家来了客人。丈夫吩咐妻子包扁食请客。妻子不知道怎么个做法,猛然想起丈夫说过自家的猪瘦得象扁食,就把粉捏成猪的形状放到汤里煮。丈夫揭开锅用勺搅,看妻子做了这么些怪物,就说:“你怎么搞的?”妻子回答说:“你不是说猪象扁食?”丈夫见妻子听错话,气得敲勺子:“你耳朵呢?”妻子还是搞不灵清,说:“耳朵本来是做着的,让你这一搅一甩的,还不搅掉了?”丈夫无可奈何地叹息:“唉,呆蛋!”妻子应声:“啥?来蛋?好的!我这就拿来,是做馅呢,还是和汤?”

这自然是充满机智的幽默和调侃,但也表明天台扁食与民间文学之间有着某种不解之缘。在天台南山——特别是山头郑一带——扁食叫做“汤包”。据说郑姓祖上孟五公是远近闻名的豪杰,作一个揖能使十来个壮汉跌入池塘。只因他头生得扁,人们敬畏他,尽管背后不免叫他郑扁头,当众场合可忌讳这个“扁”字,于是扁食就成了“汤包”。

“汤包”这别号倒道出了扁食的特点。扁食得先“包”。揉好面粉,扎成小段,用擀杖辗压成巴掌大的薄皮(现 在多用轧面机轧了)。然后把煮熟的萝卜、荸荠、笋干、精肉及豆腐干、鸡蛋片剁成的碎丁,配上调料,作为馅子。

把皮子两端弯成圆形,用拇指、食指捏合,就成了周围高中间低的扁食,跟人的耳朵确实相像,现做现烫,在汤中加点酱油醋,又热又香,那味道够你夸的。当然,也有现包现烤,放上油,撒上葱,淡黄油亮,是难得的下酒佳馔。

扁食,天台人可以说是一年吃到头。特别是春节,那是非吃不可的。除夕裹好,正月初一当晚饭。这与北方守岁时包辞岁的“饺子”(包时正值辞岁迎新时刻,称“更岁交子”,谐音变说就成了饺子)的风俗相近。而在正月十三挂灯,正月十八落灯,都得吃扁食,则是天台人的创造。

建国以后,北方人南下,包饺子多起来了,似乎有跟本地人吃扁食、点心店卖馄饨并驾齐驱之势了。

水晶蛋糕

水晶蛋糕是天台筵宴上最富特色的点心,因它不用麦粉而用糯米粉制作而成,又称“天台糯米蛋糕”,深受欢迎。

糯米蛋糕用糯米粉、鸡蛋、白糖三种原料按相等比例拌和制作。三斤原料,可以做三斤糯米蛋糕。制作的关键是要将鸡蛋打搅得相当成熟,用手打搅需几千下。这样,蛋糕才会“发”。

糯米蛋糕的特点是香、软、甜。冷热都可以吃,更适宜于冷吃。由于糯米不易腐败,便于携带,近 年来名声雀起,畅销各地,国人竞相仿制。

历史

华顶自汉魏以来,为佛道双栖之圣地,唐诗之路之极顶;有葛仙茗圃、又军墨池、晋唐古杉、华顶讲寺、七十二茅蓬、拜经台、太白堂、黄经洞、归云洞、天寿石等名胜古迹自然景观。葛玄、王羲之、谢灵运、智者大师、李白、孟浩然、荣西、陆游、徐霞客、康有为、潘天寿、吴冠中等历代中外文化名人都在此留下深深的足迹。

峰下有华顶寺,初名善兴寺,为晋天福元年(936年)国师德韶大师创建,现存建筑为1998年重建。寺后归云洞,相传是三国吴时葛玄手植茶圃所在,至今已有1700余年,现建有归云亭。寺东北还有太白读书堂,西南面有右军墨池等古迹。寺两侧密林间,原有72茅篷,东茅篷以药师庵为最大。每逢佛教斋期,山上僧众、香客如云,这些茅篷就成了他们修炼的处所。

华顶寺一带,土地肥沃,古木森森,终年云雾缭绕,宜于茶树生长,出产的华顶云雾茶为中国名茶之一,饮誉中外。华顶的云锦杜鹃,树龄多在百年之上,占地数百亩,每年5月间,繁花似海,堪称奇观。

云锦杜鹃

天台山云锦杜鹃:东晋孙绰在《游天台山赋》中赞美天台山“八桂森挺以凌霜,五芝含秀而晨敷……建木灭景於千寻,琪树璀璨而垂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为积极保护,使天台山许多的古木名花繁衍至今,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境内的云锦杜鹃就是其中树姿优美、花色娇艳的名花。

云锦杜鹃梵语称娑罗,当地人将它称为娑罗树,清代邑人齐周华在《台岳天台山游记》中写他游华顶时记叙:“山高气寒,四时之花信常迟,帷娑罗种性最宜,故四月花开如木笔,如芍药,香满禅林。然帷此与石梁有之,洵异种也。”

云锦杜鹃属杜鹃花科,它以“苍干如松柏,花姿若牡丹”而成为《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记载的377种杜鹃花中的佼佼者,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它虽在云南、四川等地少有分布,但成片成林面积近300亩,且树龄在200年以上并形成古树群,则唯天台华顶山独有。

天台山云锦杜鹃,它性喜阴寒,据《天台山全志》记载:唐贞元(785—805)年间,由寺僧用药养护在钵体内,首次引种到江苏镇江鹤林寺。建国后,由于人们摸透了它的习性,也有少数人移栽成功,只是山下缺少云雾、山色以及野味,观赏起来,未免有些逊色。

天台山云锦杜鹃,是一种常绿大灌木,高约四、五米,树冠浑圆平整,主干分明,旁枝逸出,叶片革质,形似枇杷叶,正面墨绿油亮,背有黄色茸毛。每年立夏过后,顶生伞状花序,待放的花苞则如荷箭。花朵盛开时,由7—13朵小花团簇一起而组成一朵朵大若碗口、妩媚无比的花团,一树千花,故又称“千花杜鹃”。一般花期在7天左右,花色有大红、粉红、白色和紫色等,间杂一起,形成一片缤纷夺目的“花海”,望之粉若芙蓉,姣若清荷,灿若云霞,闻之沁人心。其间又穿插着黄山松、柳杉、望春花等相伴而生。更显现出万绿丛中点点红的美景。人在花中游,仿佛置身一幅硕大无比、色彩鲜明、格调清新的图画中。

5月风光

每年5月间,进入华顶景区,云锦杜鹃在路边、道旁、岩上、林间、坡地上,星星点点,丛丛簇簇,漫山遍野,似彩云洒落,主要成林分三大处,各有特色。归云洞前千树簇拥,花海一片;东茅蓬药师庵则独自伫立,或姐妹相处;拜经台附近却三五成群,丛丛簇簇,姿态万千。

“翠岫从容出,名花次第逢。最怜红踯躅,高映碧芙蓉。琪树应同种,桃源许并。无人移上苑,空置白云封。”清初张联元这首《杜鹃花》诗将别名红踯躅的云锦杜鹃与仙界琪树、碧桃花相比,既感慨它没有收入皇家花园,也说只有在白云缭绕中观花,才能有一种超脱凡尘之感。

主峰

华顶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的主峰,海拔1098米,四周群山拱秀,峰岗重叠,这里云雾终年在峭崖洞间缭绕,或收息,或奔吐……,变幻莫测的云雾和绚丽多彩的花丛,构成了华顶峰上特有的云中花景。立身峰顶俯瞰,展现在眼前的是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花在云中开,雾在花间飘,云雾与花海交映成趣,真是一时一景,全无雷同之处。

天台山云锦杜鹃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堪称华夏奇观。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是观云海、赏奇花、品佳茗的休闲避暑胜地。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交通指南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地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自驾车路线:

1、杭州:杭甬高速(“沽渚”出口)---上三线高速---天台出口(车程2小时)

2、上海:沪杭高速---杭甬高速(“沽渚”出口)---上三线高速---天台出口(车程3.5小时)

3、江苏、无锡、常区域:苏嘉杭高速---杭甬高速(沽渚)—上三线高速—天台出口(车程4.5小时)

4、南京:宁杭高速---杭甬高速(沽渚)---上三线高速---天台出口(车程4.5小时)

5、温州方向:甬台温高速(“三门”出口)---上三 线高速---天台出口(车程1.5小时)

6、宁波方向:甬台温高速(“三门”出口)---上三线高速---天台出口(车程1.5小时)

7、金华方向:义乌---东阳---嵊州---新昌---天台(省道)(车程2.5小时)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乘车路线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乘车路线:

天台县汽车北站8点和13点分别有班车前往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景区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浙江工具箱
杭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