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体育馆

建筑面积
54600㎡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08:00~20:00
所在地/隶属
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

基本介绍

首都体育馆修建于1968年,建筑面积约5.3万平方米,属于综合性、多功能的体育馆,是北京重要的体育文化活动场所之一。在建成后的38年时间里,承担了众多的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训练,以及大型文艺演出任务。为满足2008年奥运会排球比赛和训练的需要,首都体育馆进行大规模改建工程。 首都体育馆场馆改造完成后建筑面积增至约5.46万平方米,满足国际奥委会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功能需求。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比赛馆、综合训练馆和赛时附属用房,扩建部分主要是售票大厅和四个物品寄存处,另外还要对馆区环境进行改造和修缮。改建后的首都体育馆不仅可以满足2008年奥运会排球项目的训练和比赛,还能满足赛后其它大型活动的要求。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2018年底前将开始改造。

建筑设计

结构

首都体育馆占地面积7公顷,平面呈矩形。建筑物东西长122.2米,南北长107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比赛大厅屋盖净跨112×99米,屋盖结构为平板型双向空间钢网架。馆内有空调、冷冻系统设施,还有照明、扩音、广播电视转播、计时记分、通讯等现代设施。

奥运会期间首都体育馆将作为排球主比赛场馆。首都体育馆改扩建工程历时一年半,面积达54707平方米,设观众席17500个。首体是一个综合性体育馆,可以进行球类、冰上比赛和大型文体活动等。这座体育馆设有比赛大厅一个,练习馆三个,观众休息厅六个。比赛大厅的比赛场长88米,宽40米。比赛场内的地板可以移动撤走,放水结冰后,可进行滑冰,冰球,花样滑冰等冰上体育比赛。

特点

建筑布局按功能分层布置,除比赛大厅外,还有三个练习馆和六个观众休息厅,观众主要从南、东、西三面室外台阶经二层休息厅进入比赛大厅;一层为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和贵宾用房。馆内还有广播、音响、电视转播、传真、计时记分、空调等设备。

体育馆比赛大厅是由21块活动地板组成的;每块活动地板长30米,宽3.5米。地板的下面是滑冰场,开动机器,地板就能往东、西两边撤走,并且一层层地下降,进到地板仓里。

撤走地板后,露出的是水磨石地面,在水磨石地面泼上水,水磨石内的低温氨液排管制冷,一年四季都能结冰,并能使冰面保持一定的温度,即使在炎热的"三伏天",人们仍可观看冰球比赛和各种滑冰表演。 比赛场地四周是看台,场内有18个观众出入口,观众可在5分钟内疏散完毕。

为了适应各种体育项目对场地大、小的不同要求,比赛大厅的看台,有活动的、半洗动的和固定的三种。前五排是活动看台,在进行冰球比赛时,可以把它推进去,扩大场地。东西看台第六排到第十排是半活动的,在进行大型兵乓球比赛时,可以把半活动看台撤走,整个比赛场地可以同时安放二十四张国际标准的兵乓球台进行比赛。主席台的前半部是活动的,为了适应大型会议的需要,它可以自动升降,延伸扩大120平方米,不用时就自动推进到主席台的后面。

比赛大厅设有空气调节系统,室内温度冬季不低于18℃,夏季不高于28℃,在冻冰时,温度也能保持适中。

为了适应国际比赛的要求,首都体育馆在1985年对比赛馆的灯光、音响、计时记分进行了更新改造。灯光采用的是镝灯和碘钨灯两种混合光照明(镝灯400瓦、碘钨灯1000瓦),发行后的照明达到了国际比赛的要求,平均水平照度为1500勒克斯;电子计时记分设备是目前国内先进的体育馆用大屏幕显示装置。

通过这套设备能将体育比赛中的各种信息迅速显示出来。此外,还能中、英文字资料,如标语、口号、广告、讲话稿等。显示牌能同时显示篮球、排球、手球、冰球等项体育比赛的时记分,也能显示不同的内容。操纵全部由电子计算机微机控制;广播音响功率改造后,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多,实际功率达到1500-2000瓦。

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2007年12月19日通知,该建筑已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很多歌手的演唱会都选择在首都体育馆举办。

功能价值

比赛场地

为88×40米,净高20.65米。可容纳观众18000人。

场地有活动木地板,木制地板可用机械转动,不用时,全部存人地板仓内。其第二层场地安装有制冰设备,由直接输氨系统可制冷为30×61平方米的冰场地面。制冰后可以进行冰球、花样滑冰和短跑道速滑比赛。铺上活动木地板就可以进行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手球和体操比赛,以及文艺演出活动,可同时进行24台乒乓球比赛。

在这里进行过世界体操锦标赛、世界冰球(C组)锦标赛,及多次重大国际比赛,第11届亚运会体操比赛,男女篮球决赛,男女排球比赛。

2007年夏天,代表世界水平的杯赛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冠军杯赛在这里举行。

比赛场馆

首都体育馆场馆改造完成后建筑面积增至约5.46万平方米,满足国际奥委会及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功能需求。改造工程主要包括比赛馆、综合训练馆和赛时附属用房,扩建部分主要是售票大厅和四个物品寄存处,另外还要对馆区环境进行改造和修缮。改建后的首都体育馆空间更加开阔,设施更加先进,功能更加完备,环境更加舒适,不仅可以满足2008年奥运会排球项目的训练和比赛,还能满足赛后其它大型活动的要求。

便民服务

首都体育馆特为少年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每周一、周二和周四的上午9:00至11:00划定为面向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开放时间。届时将向残疾人、老年人开放给予半价优惠。少年儿童以俱乐部形式或集中安排时间,有组织对外开放。

建设沿革

首都体育馆是北京规模大、功能多、适用范围广的体育馆。东邻北京动物园,西望紫竹院公园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绿荫环抱,空间广阔,环境优美。 首都体育馆是1966年6月1日动工,1968年10月正式交付使用。整个工程从设计、施工到材料到设备,全部工程造价1500多万元。

首都体育馆是上个世纪60年代建筑,此次奥运工程改扩建给首都体育馆增添了新的生命力,在比赛场地东西两侧增加12个观众包厢,在馆外东西两侧各设两部电梯,还改善了通风空调、广播音响等设施,可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此外,首体还减少了部分座席,增加了座席间的距离。由于在申奥期间首体的座席曾进行过更换,出于节俭办奥运的考虑,改造观众坐席基本保持原貌。但是原本能容纳1.8万名观众的首体,最终只有1.75万个坐席。此外,为满足大型活动的需要,主席台的前半部是可活动的,可以自动升降。据了解,这些“活动”主席台全部收起后,可为体育馆扩大面积120平方米.

已将近50岁的首都体育馆,在此举办过多次国际大赛和大型活动后,进行了奥运工程改造。此次改扩建给首都体育馆增添了新的生命力,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排球主赛场,将为首都体育馆的历史上增加光辉的一页。

首都体育馆场馆改扩建面积为54707平方米,功能全部参照国际标准进行,充分体现了奥运精神的内涵。改造加固部分主要包括比赛馆、综合训练馆和赛时附属用房,新建部分主要是售票大厅、四个物品寄存处和注册中心等。

改造后的首都体育馆外观上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在东西两侧各增加了两部电梯和一部爬梯。其中,体育馆西侧增加的两部电梯为无障碍电梯,电梯全部采用盲文以及语体提示系统,升降过程中有语言提示,是“会讲话”的电梯。

首体建成于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的国家建筑标准以及相关规范还比较不完善,不能适应现代建筑的需要。能容纳接近2万名观众的首体馆,观众的疏散是个大问题,因此,此次改造新增了电梯和步行梯,以便观众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疏散。”韩富士说:“另外,功能用房也需要有上下的交通。最终人们看到了首体东西两侧的竖条状的玻璃幕墙内的电梯和爬梯。”

为保持建筑外形和一些特殊部位的原貌,施工中采用了脚手架、大防护等措施,尽量避免与其接触。在对原结构梁板及混凝土墙开洞、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拆除上,为了避免对原建筑结构产生破坏,均采用无震动水钻方法进行切割,同时,为了达到无损拆除要求,在切割、拆除施工中,也全部选用取芯式金刚石钻孔机施工。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首都体育馆已经初步形成改造方案,2018年底前将陆续开始改造。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北京工具箱
海淀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