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山

别名
于山风景区,九仙山,九日山,于山公园
门票参考
免费
开放时间
08:30~17:00
适宜季节
全年
建议游玩时间
2~3小时
旅游景区级别
4A
所在地/隶属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基本介绍

于山与乌山、屏山三山鼎峙,全山面积11.9公顷,形若巨鳌,鳌顶峰海拔58.6米。山中原有自然景观二十四景,今尚存九日台旧址、平远台、炼丹井、廓然台等景点。山顶有闽国王氏宝皇宫旧址,宋为万寿观,又称九仙观。观之东轩是明代黄仲昭修纂《八闽通志》之地。又因观中供奉福州民间信奉的神祇王天君,俗称天君殿。殿前祀三清,后祀王天君;隔拜亭为双层楼阁,祀玉皇大帝。殿阁宏伟。山西南有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大士殿,是辛亥革命福州革命军前敌指挥部旧址,现辟为福州市博物馆。西面还有白云寺、廓然台、戚公祠(祠内补山精舍是“闽变”会议旧址)、平远台、万象亭、醉石等景点。

山西坡有报恩定光多宝塔,唐天佑元年(904年)王审知为超度亡母所造。明嘉靖间毁于雷火;经乡绅龚用卿、张经等出面募缘重建。塔七层八角,全高45.35米,外刷白灰,俗称“白塔”。是福州古城重要标志性建筑。塔南有塔寺,西有塔殿尚存。山北有金粟台,其余脉为罗山,是三山藏之一,建有法海寺;山东北鳌峰书院(今二附小),历史名人林则徐等曾在此就读。此外,尚有明代郑善夫的迟清亭、徐火勃的红雨楼,以及现代科学家高士其、原国民党海军将领李世甲等名人故居,均在于山北坡。于山南面原为古城外南较场,后改为福建省体育场,现为五一广场。自汉以来,于山一直是福州古城传统的名胜游览地,今已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景点景观

白塔寺

白塔寺,即定光塔寺,初建于唐天佑二年(905年),是由闽王王审知创建,后改名为"万岁寺"。五代时是福州名寺之一,明代嘉靖年间主要殿宇大多毁于倭患。现存建筑是在清道光至光绪年间重建,分三大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大殿左右为华封堂、方丈室、客厅、僧舍。

白塔

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由塔内旋梯攀援登顶,可鸟瞰榕城景色。从定光塔寺大殿东边石径,可以登上于山第一峰补山。山腰有一方形的万象亭,亭畔岩石盘立,重叠成趣。

戚公祠

戚公祠是民国7年(1918年),为纪念戚继光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率兵支援福建抗倭而建。祠建在石岗之上,占地4100平方米。附近有平远台、蓬莱阁、醉石亭、三山阁、吸翠亭、补山精舍等。五老岗、榕寿岩、宋塔以及古今摩崖石刻等胜迹,隐存在千年榕树、古荔、龙眼等花木之中,为于山风景区组成部分。

交通指南

乘坐公交:2、16、101、106、122、125、8、303、86、97、88路在于山站下车

热门景点
热门旅游线路
最新旅游资讯
热门旅行社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天气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福建工具箱
福州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