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岔火车站

南岔站(Nancha Railway Station),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佳木斯车务段管辖的客货运一等站。

南岔车站始建于1939年11月17日,1941年11月正式营业。隶属满铁哈尔滨铁道局管理,初任站长为日本人西恰龙。1945年3月汤林线南岔-伊春段通车,1945年8月光复后,12月被北安铁路管理局接管,1949年隶属哈尔滨局绥化铁路分局,1953年划归佳木斯铁路分局,1958年改由哈尔滨铁路局直属,1959年又划归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铁路分局南岔办事处,1963年重新划归佳木斯铁路分局,1977年改为现名“南岔”。

2020年6月20日起,南岔站与佳木斯车务段管内四十座售票车站一起步入电子客票时代。

  • 中文名:南岔站
  • 外文名:Nancha Railway Station
  • 车站代码:60335
  • 投用日期:1939年11月17日
  • 所属地区: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
  • 车站等级:一等站
  • 主要线路:绥佳铁路、南乌铁路
  • 区域管理: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佳木斯车务段
  • 站台规模:2台33线
  • 年客运量:82.6万人次(1997)
  • 年货运量:29.2万吨(1997)
  • 车站地址:黑龙江省伊春市南岔县站前街
  • 拼音码:NCH
  • 电报码:NCB
  • 曾用名:南叉(1939-1977)
  • 车站性质:客货运站、区段站、技术站

南岔站历史沿革

1938年,在修建绥佳线同时建立南岔车站。1939年,铺轨至南岔站,同时神树至南岔间开办临时营业。1940年5月,神树至佳木斯间开始临时营业,1941年11月正式营业。

1945年8月,站场有9条线,其中:到发线4条,编组线5条;站房336平方米,其中候车室157平方米,行车室139平方米。1948年,进行技术改造,站线增至11条,其中:到发线5条,编组线6条,牵出线1条。1950年,站场扩建,站线增至13条,其中:到发线6条,编组线7条 。同年,南岔站由二等站升至一等站。

1956年,站场扩建,站线增至16条,其中到发线7条,编组线9条。1957年,扩建站房为1051平方米,其中候车室376平方米。1958—1959年,由于运量增长的速度快,南岔站能力紧张,路局对南岔站进行技术改造。站线增至23条,其中编组线13条,到发线10条 。

1958年,完成西侧到发区、编组区股道延长;1959年,完成东侧到发区、编组区股道延长,东调车区设土驼峰。

1960年秋,哈鹤复线工程同时又增设站线2条。站线达25条。其中:到发线10条,编组线15条。东西牵出线各1条。信号仍是臂板信号,电气路牌闭塞,电锁器联锁。1962年,简易驼峰进行改造,抬道1公里206米,铺道岔12组,铺道床1635立方米。1962年10月22日开工,10月31日竣工,11月1日投入使用 。

1963年,神树至南岔间复线全部采用铁道科学院研制的58型电冲自动闭塞设备,绥化侧接通自动闭塞,进站信号机改为色灯信号机一架;增设出站色灯信号机6架;轨道电路6条。1963年7月21日开工,28日竣工,29日投入使用,哈尔滨电务工程队施工 。

1964年,南岔站东侧进行改造、佳木斯、伊春侧进站信号机,由臂板改为色灯信号机2架,增设出站信号机6架,轨道电路3条,取消路牌、路签闭塞。改为8505型色灯电锁器联锁。对绿潭、柳树方向均改为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 。

1969年,南岔站电气集中工程开工,新建信号楼603平方米,将非集中联锁改为6027型大站电气集中联锁,联锁道岔122组。哈尔滨电务工程队施工,1970年8月24日交付使用 。

1970年,南岔站简易驼峰改造,新建驼峰信号楼297平方米,设7020型电气集中为非机械化驼峰。线路由佳木斯第五工程队施工,信号由哈尔滨电务工程队施工。1971年5月22日竣工交付使用 。

1978,1980年,改造一、二货物仓库1134平方米,投资10万元。由南岔房产分段施工。

1980年,调车场新建钢架,跨度64米2座灯桥。设计执行铁路局定型图,南岔车站抽调电焊技术工人,利用平板车做平台进行焊接钢梁,干部参加劳动进行基础工程,电力部分由水电段施工。7月1日开工,11月30日竣工交付使用。投资9万元,较工程队施工造价低四分之三。1981年,改造西运转室二层楼房646平方米,投资18.5万元。佳木斯铁路分局设计分所设计,南岔车站施工。1981年7月3日开工,1981年10月3日竣工,12月24日交付使用。

1984年,投资40万元,新建南岔站旅客天桥1座跨越3条线路。钢架、预制件踏步、瓦垄铁面及墙壁。哈局设计事务所设计,南岔工务段施工。1984年8月开工,1985年6月28日竣工交付使用。

1984年,由于东部煤炭运量不断增长,经常出现到发线阶段性满线,影响接发列车。1985年4月,路局提出南岔站场扩建方案,在佳木斯侧新建直通场,与既有站场构成二级三场混合式编组站。新建的上行直通场办理佳木斯、鹤岗方向上行直通列车,兼办该两方向的上行到达列车。新设直通场设5条线(含既有正线1条),有效长850米,在佳木斯侧设牵出线1条。施工土方18.1万立方米,新铺轨5.5公里,新铺道岔23组,色灯信号、6502型大站电气集中,绥化侧自动闭塞、佳木斯侧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229公里处设交通涵一座。列检所539平方米,信号楼544平方米,联合办公楼502平方米,房产工区152平方米,电力开闭所240平方米,一线职工食堂150平方米,工务工区及仓库150平方米,锅炉房420平方米,职工住宅360户18000平方米(含动迁)。这项工程为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外运应急项目,总投资2080万元。哈尔滨铁路局勘测设计院设计,佳木斯铁路分局线桥工程队施工。1985年8月开工,1987年9月7日竣工,9月18日交付使用。

1986年,驼峰电气集中改造,铁路局电务处设计,1986年10月开工,1987年6月12日竣工7020型电气集中改为7021型电气集中,南岔电务段施工,投资36万元。1987年货物二线新建195米,投资5万元,南岔工务段设计,佳木斯铁路分局线桥工程队施工。1987年5月开工,7月竣工交付使用。同年,新建东运转楼260平方米,8月18日交付使用,货物第二仓库新建567平方米,投资12.5万,分局设计分所设计,南岔林业工程处施工,.1987年3月,1987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1987年11月27日,南岔至兴莲自动闭塞竣工,1989年南岔站电气集中大修。6027型改为6502型大站电气集中,信号楼接层由南岔房产段设计施工。信号部分1989年6月28日开工,1989年7月5日竣工交付使用。

1989年,经省人大提案,在绥佳线227公里新建交通涵,桥长32.9米、高3.5米、宽5米,全长292.89米,投资200万元。哈尔滨铁路局设计院设计,齐齐哈尔工程二处牙克石工程段施工。运用顶进法。1989年3月开工,5月20一30日分别封锁东侧6条道架梁工程。7月24—30日进行撤粱工程。1989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这项工程是南岔地区人民多年期望的一件大事.解决了南北通道不安全的问题。

1996年,对直通场的原两端车辆停留线接通为12线,另修1条350米车辆停留线。至此,直通场为6条线。至1997年末,南岔站为2个场16条到发线、15条编组线、3条牵出线、1座非机械化驼峰的二级三场编组站。色灯信号、6502型大站电气集中,非机械化7021型继电集中驼峰。绥佳线为复线自动闭塞,汤林线为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电力电源设有自动闭塞电力线路,贯通线电力线路。南岔站到发能力为174列,实际为133列,利用率为76.4%;编组能力为2776辆,实际为1962辆,利用率为68.5%。

2007年的《铁路客货运输专刊》第二期中,由于南岔站的站场规模与编组能力达不到地方性编组站的评定标准,将南岔从全路的地方性编组站中除名,降为区段站。不过南岔站作为伊春地区最大的铁路客货运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也是伊春境内仅有的两座具有编组能力的车站(伊春站和南岔站)之一 。

2020年6月20日起,南岔站与佳木斯车务段管内四十座售票车站一起步入电子客票时代。1南岔站广场

南岔站建筑规模

1

南岔站(2张)

截至1957年,南岔站扩建站房为1051平方米,其中候车室376平方米 。

南岔站站台线路

截至1996年,南岔站规模为2台33线,途经该站的线路为绥佳线,南乌线,汤林线 。123456789

南岔站站台

南岔站运营情况

客货运量

南岔站下设运转、客运、货运三大车间,2007年日均办理接发列车146列、6300多辆,年发送旅客61万多人次,客运收入2200多万元,发送货物15万吨,运输收入14980万元。

1雨中的南岔站

2019年,南岔站日均发送旅客1700人,调车作业300钩。

南岔站业务范围

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无营业范围限制。

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主要以木材、林区特产品发运为主。

客运营业时间:24小时

城市导航 : 哈尔滨市 齐齐哈尔市 鸡西市 鹤岗市 双鸭山市 大庆市 伊春市 佳木斯市 七台河市 牡丹江市 黑河市 绥化市 大兴安岭地区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城市火车时刻表
热门火车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火车问答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伊春工具箱
黑龙江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