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伦敦 连载 之十二:英国人的英语
昨天晚上看书看到2点半。很累。可终于把要读的那部分文章看完了。来这里1个多月,虽然阅读的单子从一开始就很长,但从来没有这样在一个晚上读那么多过。懒散成性的我,已经不习惯专心地看书很长时间,尤其是这里的教授们从来都不会要求你必须读多少,必须完成什么功课。因为他们都精通经济学,所以他们都假设学生都是理性的,知道如何对待自己的学习,知道将自己的学习效果最大化。而我,确实是理性的,所以不到不得已的时候不看书。昨天晚上之所以下决心看书,一方面是因为哈吉马纽先生的希腊英语口音实在太重,我每次听课都跟得好辛苦,而且还不能完全听懂,所以不得不把他发的材料预先过读一遍。好在他的英文我虽然听起来吃力,但是他发起材料来绝对大方,一发就是一大本,绝不象其他教授那样仅仅开出一长摞书单,要你自己去图书馆到处寻找。冲着这一点,他的听课学生明显从最初几堂课后数量猛增不少。另一方面,我也是想测验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信心和恒心以及能力读比较厚的英文材料。其实测试结果是非常负面的,因为我时常发现处于走神的状态中。人老了的一个迹象据说就是没法集中思想。虽然倒也符合自然规律,但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时,毕竟有些悲哀。
来伦敦之后的第二个比较累的地方,不必怕难为情,就是听不懂。说给国内人听,可能有人以为是谦虚吧,可事实就是这样,听不懂。Jenny的英语我就不能完全听懂,她的发音很快,绝不是完全的BBC英语。她朋友Sue的语速更快,有一次跟我谈起她将来毕业后打算先到广告公司做,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让她重复了2遍,才听懂。许多英国人的发音具有很怪异的旋律感,它们让我想起许多我以前在大学时碰到过的外地学生,他们说的英语既不是美国英语也不是BBC英语,而是外地英语,曾经被我们自认为发音至少比较正的这些学生嗤之以鼻,想不到这样的外地英语居然是发源于英国本土,让我再也不敢随随便便说自己的英语是靠近美语还是英语。
最近在底下看电视明显增多,一个原因是想通过看电视多听英国人的发音,因为电视里面的英语具有非常广泛的发音区别,是最好的语言教室。比如,播音员的英语听起来很舒服,尤其是新闻的播音员,其次是节目主持人,他们的英语是比较标准的我们在国内听惯的BBC英语。口齿清楚,发音正规。而talk show就听起来很累,有时候根本不知所云。虽然电视里的观众和边上其他看电视的人都有会心的微笑或大笑,我就有时没一点反应。而纪实类的节目就更让我觉得有困难,因为里面什么口音都有,还有电视剧,里面从小孩到老人,从先生到小姐,他们的口音都有非常大的区别和变化。来英国之前,国内踢球的兄弟们说,这下你可以到英国看英超了。是,我是可以看,可听不懂。体育比赛的解说,比如欧洲杯,意大利联赛等等,场面很热闹,也着实让我知道了许多国内翻译过来的球星名字在英文里是什么,可大多数的解说词就听得模模糊糊。有时候我就想,如果哪一天会看伦敦的电视了,我就应该算是有所长进了。所谓的在国外生活,能够改进英语,应该在很大程度上从介入他们native的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介入他们的衣食住行,介入他们的思考方式,而不仅仅是按照他们的方式吃他们的东西。
其实对于在这里的学习,我一直都有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因为自己的懒散,也因为要为国争光,所以看书时间是绝对少的,玩台球的时间在一天当中怎么也得占半小时以上。所以总有一种微微的不安,觉得自己书也没看,老玩。不过能够安抚自己的是,李向东这小子也从来不看书。我至少比他好点。我有一次跟他说,你这小子将会很有名,因为我已经把你写进了我的留英回忆录。而且你很懒散,跟我在一起,可以让我感觉舒服些。如果是张彪兵,天天看书天天上图书馆,也不玩,那会让我感觉很差很差很差。
1999年11月9日23点30分
上一篇:英国伦敦吃住行游小攻略
下一篇:伦敦最伟大的教堂“圣保罗大教堂”
- 眉山 | 仁寿县邮政营业厅
- 德州 | 迎宾路代售处
- 德州 | 新湖大街代售处
- 德州 | 迎宾大街代售处
- 德州 | 汽车总站代售处
- 德州 | 旅广集团中铁德州市德城区东风西支局代售点
- 德州 | 旅广集团乐陵市代售点
- 德州 | 旅广集团中铁邮政乐陵可用厅代售点
- 德州 | 旅广集团临邑县代售点
- 德州 | 旅广集团德平镇代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