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铁最大跨度的隧道贯通(图)

地铁资讯 更新时间:2012-01-12 09:51

  广州市人民公园地下藏着一个8000多立方米的大洞!昨天,广州地铁最大跨度的隧道——二号线公园前至纪念堂区间地下大跨度工程宣告贯通。这 是目前国内地下铁道建设中跨度首次超过20米的高难度工程。它的成功也标志着广州地铁二号线建设中的又一大瓶颈被突破。昨天,记者下到了这个距地面约30 米深的地下大洞里,环顾四周,不禁惊叹于地铁工人们的奇思神力,创造出一个国内乃至亚洲地铁建设中的奇迹。

  一点点“抠”出地下广场

  在车水马龙的人民公园西北角,有一个不起眼的地铁工地天井口。我们就从这里扶着陡峭的简易铁梯小心翼翼地往下走,5米、10米、20米,地面喧 闹的声音已完全消失,只有地底深处传来的巨大机械碰撞声,几十名工人正在地下不停地焊接、灌浆、掘进。踏下108级台阶,我们终于来到了工地最底层,站稳 抬头一看,这简直是一个四面都用钢筋混凝土硬生生浇铸起来的地下大广场。

  头顶是一个跨度为21.6米的大圆弧,足足有14.2米高,脚下也是一个圆弧底,约30米长。从圆弧的断面可以看到,这个地下大广场的外层到内层,钢筋水泥堆起来的保护壳足足有1.5米厚,就像一只巨大的水泥管硬给横插到了地下十几米深。

  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地铁工人们如何能在几十米深的地下造出这么一个巨大的水泥洞?负责施工的中铁十三局广州地铁项目总工程师王新线笑着介绍,那可是100多个工人,每天24小时不停,花了整整5个月时间,一点一点“抠”出来的啊。

  坚固得连导弹都打不进

  王新线说,为建好这个地下“广场”,从去年2月份,施工队就开始在地面打天井,挖开松软的杂土层、粘土层、再到坚硬的砂岩、砾岩层,最后才到达 现在所处的含砾砂岩与粉砂层工作区间,近百名工人在狭窄的天井底,用人力挖出一个面积约为260平方米的工作圆形截面,然后就往横里土层里,密密麻麻地打 上一圈约70厘米深、四壁有孔的钢导管,再连上高压泵,通过导管往土里灌水泥浆,按照即将开挖的隧道大小,形成一个30厘米厚的水泥初级保护壳,以防止下 一步挖洞时,上面的土层失去撑力而下塌。

  这层外壳成型后,工人们就开始在壳里边,从两侧到顶部再中间一点一点往外掏泥。每掏进一块,就立即给空出来的顶壁侧壁支上钢筋架,再往里面喷一层约40厘米厚的水泥,与外壳连成一体,形成“初支”。

  就这样一截一截地住里推进。

  随着地下空间的越来越大,地下水会从岩石的裂缝或土层的孔隙间渗过水泥防护壁流进来,于是工人们还要在初期水泥壳的内壁上挂两层不易腐烂的无纺布,中间夹一层防水板,最后再封上一层8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如此层层加固后,地下水泥洞才算基本上大功告成了。

  王新线说,到目前为止,这个地下水泥洞,光混凝土就已用掉了1800立方米,坚固无比,防水防震,甚至连导弹都打不进来,大家都笑称之为广州最好的防空洞。

  地下爆破每秒震速1.5厘米

  在市中心地带,掏建一个如此规模庞大的地洞,会不会影响到地面的房屋?记者担心地问。要知道地洞上面不光有人流巨大的人民公园,还有市政府、新华社广东分社、市建委、纺织工业进出口公司、通讯产品交易中心等数十幢大楼和一些被列为文物保护的建筑。

  中铁十三局广州地铁项目经理李永利说,这确实是工程中最大的难题。为了绝对保证地面和地下结构物的安全,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地表变形和地下失 水。从工程设计开始,他们就成立了专门的攻关小组,地下隧道的走向、路线尽量绕开地面建筑的根基。在施工时采取台阶式掘进法,一次的进度不超过75厘米, 并且随挖随加固,有效地防止了地层变形。在强风化地段,施工队还采取了新型的光面微差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一次起爆药量不大于3公斤,把震速降低到每秒 不大于1.5厘米!在地质较软的全风化地段甚至采用了人工开挖。李永利说,尽管这个工程跨度大、断面多、地质复杂,但从施工到现在,地面上的建筑没有一处 出现了哪怕是微小的异常情况。

  中铁十三局广州地铁项目负责人王振江高兴地说,到今年8月,整个公纪区间工程就可以正式交付给广州地铁总公司使用,公园前站成为地铁一号线与二 号线唯一的交叉点。而这个大跨度工程将被用作两段线路车辆交汇、变线、存放或检修的一个区间,成为计划明年底开通的二号线三元里至晓港段中最重要的一环。

  采访结束前,王振江还透露了一个小秘密:在二号线公纪区间大跨度正式铺轨前,他们将在这里建起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地下篮球场,届时要邀请《羊城晚报》与参加大跨度建设的地铁工人们打上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精彩球赛。

地铁资讯
地铁常识
热门地铁问答
相关分类
热门火车时刻表
热门车次查询
热门火车票代售点
最新专题
最新问答
最新火车资讯
热门火车资讯
最新火车车次
工具箱